原標題:歷史合力與中國的道路選擇
【光明專欄】
作者:陳先達(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榮譽一級教授)
●歷史從來不是獨角戲,是多種因素的合力,。在近代中國的道路選擇中存在各種因素,,包括各種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不同的政黨和不同的政治主張與方案,。道路的正確選擇是多種力量的角力和斗爭的結果,。
●如果沒有內在動力,任何外來力量都不可能改變中國,。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僅歸之為挑戰(zhàn)和應戰(zhàn)的外在動力論是不正確的,。
●歷史的發(fā)展會有曲折和挫折,當然也會有跳躍,。挫折往往是跳躍前的下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這種曲折后的一次飛躍。
●“國強必霸”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叢林法則,,而“和平發(fā)展”則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法則,。翻開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翻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作可以看到,,從來就沒有任何向外擴張的理論,沒有發(fā)動對外侵略戰(zhàn)爭的理論,。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革命之路,、建設之路,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實踐中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近代以來最輝煌燦爛的篇章,。這是一段包含著豐富歷史智慧和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雄偉壯麗的歷史,是記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道路探索和英勇奮斗的歷史,,是百年浮云遮蔽的東方大國的燦爛日出,。這段歷史無比豐富,可以從不同歷史視角進行解讀,。
1.重視道路選擇的合力研究
歷史從來不是獨角戲,,是多種因素的合力。在近代中國的道路選擇中存在各種因素,,包括各種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不同的政黨和不同的政治主張與方案,。道路的正確選擇是多種力量的角力和斗爭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