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己之學”意味著,,讀書最終要落實到做人上,。讀書做人不是兩件事,,而是一體的。讀書要在“行”上下功夫,,要將所讀之書,,句句落實到自己身上,身體力行,,知行合一,。
我們常常引用一位西方哲學家的話:“知識就是力量?!敝R自身并不能成為力量,,只有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才會產(chǎn)生力量,,而如何運用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是發(fā)現(xiàn)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智慧才是力量。
特別是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如果只是簡單地學習知識,,把知識對象化、固定化,,與自身的為人處世不直接關(guān)聯(lián),,那是沒有力量可言的。只有把從傳統(tǒng)文化中領(lǐng)悟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完善自我,并且由己及人,、由近及遠,,讓他人、社會有所受用,,這樣的學習才更有意義,。
書,有有字之書,,也有無字之書,。有字之書是前人的、他人的,,我們要去閱讀,、吸取,;同時,,自己還要去讀社會人生的無字之書,,在實踐中學習、體悟?,F(xiàn)實生活中充滿變化,,歷史的、別人的經(jīng)驗可能管用,,也可能不管用,,要在實踐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安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最后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中,。我們每個個體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要落實到生活實踐中。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
用知識點亮浩瀚星空
王亞平
從中國空間站的舷窗望向外面,,蔚藍的地球生機勃勃,,它周圍是深邃的宇宙,充滿未知,。除了看不夠的美景,,3次太空授課同樣記憶猶新。我由衷希望通過意義非凡的太空課堂,,激發(fā)青少年崇尚科學,、求知閱讀的興趣。
2013年第一次授課,,短短40分鐘,,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科學之門”。返回地面后,,我收到很多信,,信中飽蘸童真童趣,洋溢著求知熱情,。有的說:“我也想飛向太空,,探索其中的奧秘?!庇械恼f:“請把接力棒交給我吧!”還有不少孩子問:“什么時候再有太空授課,?”帶著這些期待,,經(jīng)過8年不懈努力,,“亞平老師”終于再次追夢成功,登上“講臺”,。在神舟十三號任務中,,我和翟志剛、葉光富完成了兩次太空授課活動,。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太空拋物實驗……內(nèi)容更豐富,,科學設(shè)備更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