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立14年的小組,,為何由中央紀委移交國務院)
瀏覽過各級政府官網的小伙伴應該都知道,官網上通常有一欄叫做“政務公開”,。這顯然不是新事物了,,但卻是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直重視和抓落實的工作。
2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文通知了對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的調整,,涉及主要職責、組成人員,、工作機構,、工作規(guī)則、工作要求這五個方面,。
政知局注意到,,國辦發(fā)文用詞是“調整”。為什么說是調整呢,?此前小組成員都是誰,?這次調整后又有什么變化?
擴容和位移
在組成人員構成方面,,大規(guī)?!皵U容”是最明顯的變化。
2003年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成立,,當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央紀委,、國務院辦公廳、中央組織部,、全國總工會,、監(jiān)察部,、財政部、人事部,、國務院信息辦等九個單位,。
調整之后,成員單位有30個之多,,不僅有財政部,、人社部(原人事部),可以說,,基本囊括了所有的國務院部門,,還包括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法制辦以及中央網信辦,、最高法,。
具體都是哪些成員單位呢?看圖↓↓↓
從具體成員來看,,規(guī)格不低,,大部分成員單位往小組選派的至少是副部級官員。
再說組長,、副組長,。
自2003年成立至此后的相當長時間內,擔任組長的都是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組長何勇,,副組長則由中紀委副書記干以勝擔任,兩人皆出自中央紀委,。
而此番調整顯示,,擔任組長的是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楊晶,副組長是國務院副秘書長彭樹杰,,兩人皆出自國務院,。顯然,小組組長由黨的紀檢系統(tǒng)“位移”到了行政機構,。
不過,,沒變的是,組長的配置規(guī)格仍然是副國級,。
中央紀委先抓
為何政務公開最初由中央紀委來抓,?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告訴政知局,,最初是黨的紀檢部門在抓政務公開這項工作,,“目的是為了對權力運行進行監(jiān)督,,政務公開有利于老百姓,、媒體監(jiān)督,,發(fā)揮社會監(jiān)督作用?!?/p>
實際上,,政務公開最初是黨內先提出來的。
據(jù)曾擔任小組組長的何勇介紹,,1988年3月,,黨的十三屆二中全會從預防腐敗入手,把政務公開作為強化權力監(jiān)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提出各級黨政機關在廉政建設中,盡可能地公開辦事制度,,以便得到群眾的監(jiān)督,。
據(jù)政知君了解,這是黨內首次提到“政務公開”,。1996年1月,,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提出,要實行政務公開制度,。這是黨內首次明確將政務公開作為一項制度推行,。
此后,黨的重要會議提及“政務公開”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比較突出的是黨的十五大和黨的十六大,。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從健全基層民主,、加強民主監(jiān)督的高度,,深化了對政務公開的認識,把政務公開作為發(fā)展基層民主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提出“城鄉(xiāng)基層政權機關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都要健全民主選舉制度,實行政務和財務公開,,讓群眾參與討論和決定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對干部實行民主監(jiān)督”。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從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強化民主監(jiān)督的高度,把政務公開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提出“認真推行政務公開,加強組織監(jiān)督和民主監(jiān)督”,,“完善公開辦事制度,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