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家的掘進機卻不得不用別人的主軸承)
主軸承,,有全斷面隧道掘進機(簡稱掘進機)的“心臟”之稱,,承擔著掘進機運轉過程的主要載荷,,是刀盤驅動系統(tǒng)的關鍵部件,,工作所處狀況十分惡劣,。
掘進機采用液壓,、機械和電氣等諸多領域的高科技成果,,運用計算機自動控制,、工廠化作業(yè)、在線實時監(jiān)測與導向,,是集掘進,、出渣、運輸,、支護于一體的成套設備,,長度由幾十米到200多米,總重量可達幾百噸至5000多噸,,是當前地下空間施工最先進的裝備,。每臺價值從數(shù)千萬元至兩三億元不等。
據(jù)《科技日報》7日報道,,中國鐵建重工集團中央研究總院梅勇兵博士告訴記者,,“就整機制造能力而言,國產(chǎn)掘進機已接近世界最先進水平,,但最關鍵的主軸承全部依賴進口,。”
2015年10月,工人調試生產(chǎn)大型掘進機
承受巨大載荷和強烈溫升
掘進機主軸承工作環(huán)境非常惡劣,,要承受高速旋轉,、巨大載荷和強烈溫升。
“掘進機工作的地質具有未知和突變的特點,,加上刀盤滾刀破巖時的突變載荷,,使得主軸承必須承受住持續(xù)、突變和各個方向的載荷,?!甭尻栞S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李云峰博士說。
以直徑15米掘進機為例,,整機重4500噸,,主軸承所在主機重2800噸,軸承連接的前部刀盤就達520噸,;掘進機動力來自28組千斤頂,最大推力達22500噸,,掘進速度最大每分鐘5厘米,。“要傳送這樣大的推力,,掘進機需配備7米大直徑的主軸承,,滾動體沿圓周滾動的線速度為220米/分鐘,。”李云峰說,。
圖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智能機器人,。左起分別為送貨機器人“圓圓”,、巡航機器人“海海”,、迎賓機器人“六六”,。 石 磊攝 走進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目光瞬間被3個白白的“小家伙”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