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手抄報必須做到圖文并茂,,因為小孩拿到學校的話,,老師會評判說誰誰的手抄報做得好,小孩之間就會比較,被比下去的話就會很失落,。”張小榮解釋說,,給小孩布置的手抄報就“等于給家長布置作業(yè)了”,。
張小榮認為,這樣的話,,老師的意圖就難以達到,,因為既沒有鍛煉小孩的動手能力,也沒有體現親子活動的效果,,小孩子做手抄報,,就應該是以小孩為主,家長為輔,讓孩子自由發(fā)揮,,“但不能由老師評判優(yōu)劣”,。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qū)的楊芳對此深表贊同,“一年級小朋友做的手工,,做得好的多是家長代勞”,。
楊芳的兒子在海淀區(qū)一小學上一年級,前段時間,,老師讓孩子用樹葉做成畫,。對教育頗有研究的她決定讓兒子獨立完成揀選樹葉、準備白紙,、構思,、粘貼等作畫過程。
“我兒子做事快,,噼里啪啦按照他的思路就完成了,。”楊芳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結果交到學校之后,,發(fā)現像他這樣自己完成的很少,多是父母出主意,、做手工,、配文字,當然也因為做得漂亮受到老師表揚,。
楊芳的孩子所在的學校還留了回家做PPT的作業(yè),。
這段時間,孩子們正處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對拼音有深入了解,,老師要求完成一份關于字母發(fā)音的介紹并且用PPT演示出來。老師專門提示說,,孩子自愿報名,。
楊芳對此并不擅長,沒有給孩子報名,,但據她了解,,有不少家長“自愿”參與,花了幾個小時給孩子做PPT,。
孩子打掃不干凈老師默許家長干
對王英的大學同學李國亮來說,陪著孩子做作業(yè)也能接受,,但替孩子做值日打掃衛(wèi)生讓他不能理解,。
李國亮的兒子在北京市朝陽區(qū)一所小學上二年級,每隔幾周都要輪一次值日,放學后對教室衛(wèi)生大掃除,。
大多數時候,,李國亮的兒子值日都是姥姥陪著,但有一次剛好由于姥姥身體不好,,他只好請假去接兒子并陪著值日,。
李國亮記得,那天他遲到了十幾分鐘,,跟著兒子走進教室之后大吃一驚,。教室里有七八位家長,有的是媽媽,,有的是奶奶或姥姥,,大家有的擦桌子,有的拖地,,有的擺椅子,,只有兩個女孩子拿著掃帚在掃地,其他孩子或者在門口打鬧,,或者在操場上追逐,。
他拉著兒子到教室門外問,以前是不是都是家長在值日,,兒子肯定地告訴他“是”,。無奈之下,他只好走進教室準備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