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鵬:在我印象當中,,這5年半時間,,沒有星期六星期天,,上街,,我們很少出航天城的大門,,這5年半左右的時間,我中午從來不休息,,晚上12點之前沒有睡過覺,,干什么,都是亮著燈,,把所有的資料所有的書籍都攤在桌上,,都攤在地板上,光火箭系統(tǒng)要讀的書有多少,,要學的原理有多少,。
楊利偉:我還面對著無休止的考核,我所有的這些訓練項目都要考核,,而且后來我開玩笑,,我說我們這種考核和我們在大學完全是兩個概念,因為你所有的考試將來都會記錄檔案,,都作為你將來你去執(zhí)行任務的一分子,。
除繁重的文化課學習外,航天員還要承受超重,、失重,、低壓等特殊環(huán)境因素的嚴峻考驗,挑戰(zhàn)的是生理和心理的承受極限,。這是模擬失重訓練,,航天員需要身著160多公斤重的水下訓練服,在深水里反復訓練艙外活動技能,,一次訓練長達4個小時,。
翟志剛:我們在水下要給這個服裝加到1.41個大氣壓,服裝一加壓之后,,它就沉不下去水了,,沉不下去怎么辦,它就要往服裝上加鉛塊,,加上很多鉛塊,,需要加上100多公斤鉛塊的重量,服裝本身就是120多公斤,,加上鉛塊120多公斤,,加上自身的體重60多公斤,,應該說整個300公斤,甚至300多公斤這么一個質量,,在水下的所有移動,,運動,姿態(tài)改變,,全由雙手來完成,。
聶海勝:一次任務訓練下來,渾身都是汗,,汗不知道出了多少,,衣服能擰出一斤兩斤水。
除這些嚴酷的訓練外,,挑戰(zhàn)超重耐力的離心機訓練,,則是每一位航天員腦海里最深刻的共同記憶。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員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
聶海勝:8倍的重力加速度,,就像你自身重量的8倍,,假如現在是70公斤,就是560公斤,,你身上所穿的衣服,,所帶的設備都還不算,這些東西壓在你的身上,,在高速旋轉的時候,,強大的過載沖擊力的作用下,我們的呼吸非常困難,。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李國利、朱霄雄)記者30日從中國航天員中心了解到,,經過50年的發(fā)展,,中國航天員中心不斷創(chuàng)新、謀求跨越,,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9類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