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是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偉大導(dǎo)師、千年思想家馬克思誕生200周年的紀念日,,為此,,湖南人民出版社引進出版了路透社資深記者、編輯瑪麗·加布里埃爾所著的傳記《愛與資本:馬克思家事》中文譯本,。
風(fēng)云時代造就曠世奇才,,平凡家事窺見偉大心靈。作者搜集了馬克思一家及其朋友們60多年間的海量通信和新發(fā)現(xiàn)的可靠檔案資料,,通過一封封或激情如火,、或悲喜交加、或情真意切的信件,,一樁樁難以忘懷的往事,,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細節(jié),生動描述了馬克思一家與恩格斯等戰(zhàn)友鮮為人知的故事,,凸顯出馬克思作為偉大革命家,、思想家的人本情懷和精神世界,揭示出愛情,、親情和戰(zhàn)友情是成就其為人類解放偉大壯麗事業(yè)不懈奮斗一生的支撐力量,。此書為我們廣大讀者更立體、更深層次地了解這位思想巨人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全新的視角,。
揭示出馬克思與燕妮刻骨銘心的戀情之愛,。200年前的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出生在德國特里爾,。他在大學(xué)期間便與男爵的女兒燕妮·馮·威斯特華倫情投意合,,并于1843年結(jié)婚。他們彼此深愛,,即使多年來顛沛流離,,貧病交困,屢被社會排斥,,他們的愛依然熱烈如火,,兩人始終共享喜悅、共擔苦難,、共度悲傷,。燕妮不僅是馬克思的朋友和愛人,還是他最信任的思想伙伴,,從蜜月到生命最后歲月,他的心和頭腦都離不開她,。正如馬克思飽含深情地給燕妮的信中寫道:“只要我們一為空間的分隔,,我就立即明白,,只要你遠離我身邊,就會顯出它的本來面目,,像巨人一樣的面目,。”
揭示出馬克思與恩格斯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之愛,。在馬克思近半個世紀的革命實踐和理論創(chuàng)造歷程中,,結(jié)識了一大批歐美朋友和戰(zhàn)友,恩格斯是其中最突出典型,。他倆從1844年8月在法國首次會面后,,就連續(xù)交談了10個日夜。從此,,在長達近40年交往中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成為最親密的戰(zhàn)友。恩格斯更是長期地給予馬克思一家無私的經(jīng)濟援助,。他倆一起合著了《共產(chǎn)黨宣言》,,成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也為他們搭起了長期合作的友誼之橋,。在馬克思最后的日子里,,倫敦天寒地凍,恩格斯幾乎每日都去看望他,,直到發(fā)現(xiàn)馬克思在臥室爐邊的椅子上與世長眠,。恩格斯出席馬克思葬禮并致悼念詞,回顧馬克思偉大的一生,,高度評價他在世界歷史上崇高的地位,,恩格斯還說,馬克思“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在恩格斯剩下的生命里,又全身心投入到馬克思未竟的事業(yè)中去,,繼續(xù)編輯《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趕在自己離世前一年,,完成《資本論》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