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fā)展,高考制度也在不斷變化,。1999年參加高考的杜創(chuàng)然,,現(xiàn)在是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實驗高級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他的命運因為那年的高考制度變革而改變:
那一年,,教育部開始推行“3+X”科目考試方案,,杜創(chuàng)然的家鄉(xiāng)廣東省成為試點;那一年,,中斷多年的生物和地理重新變成了高考科目,;也是那一年,高考志愿填報從考前填報變成了考后填報,。盡管考后填報志愿給他的高考經歷帶來一絲波折,,但杜創(chuàng)然依然覺得,“這比高考前填志愿更有指導性,,也更加合理了,。”
然而,,對杜創(chuàng)然影響最大的,,還是1999年剛好趕上了中國高校第一次大規(guī)模擴招。當年全國的招生人數(shù)從1998年的108萬增加到了160萬,,整整增加了52萬人,。“因為那次擴招,我們宿舍9個人沒一個落榜,,或好或壞,,大家都順利地上了大學?!倍艅?chuàng)然說,。
2003年,中國高校自主招生時代大幕拉開,。如今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的黃先生正是受益者之一,。2005年,就讀于湖北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黃先生因成績優(yōu)異,,獲得了參加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的名額,。他還記得當時的報名材料需要一份個人申請,展示自己的申請理由,、性格特點,、愛好特長、相關專業(yè)學習研究經歷,、學習能力,、未來規(guī)劃等情況,“為了給老師留下好印象,,我先寫了個初稿,,老師和爸媽幫助修改了好幾次,我才端端正正地把它謄抄在一張紙上,,心里既緊張又期待”,。
當年冬天,黃先生來到北京參加考試,。他回憶說,,面試時老師問了一個關于教育改革的問題讓他十分意外,“我就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體建議談了些想法”,。最終,他順利成為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資格生,,享受人文科學實驗班降10分錄取政策,。通過參加2006年高考,黃先生如愿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黃先生表示,,參加高校自主招生其實是一種鍛煉,讓自己對大學的認識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