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福建高院對四川少年劉大蔚網(wǎng)購仿真槍一案進行再審開庭審理" />
刑事手段的啟動,,關乎公民的財產(chǎn),、人身自由乃至生命等基本權利。因此,,罪刑法定必然成為現(xiàn)代刑法的原則與基石,。這在一方面要求罪狀的表述與量刑的設計盡可能明確合理,法官應當根據(jù)具體的犯罪情節(jié)適用相對應的法定刑,;而在另一方面,,刑法作為成文法所固有的局限性需要通過一定的保障制度予以修正?;谶@一考慮,,《刑法》第63條第2款規(guī)定:“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但根據(jù)案件的特殊情況,,經(jīng)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案中,,福建高院正是根據(jù)這一制度,,對劉大蔚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那么,,究竟存在哪些“特殊情況”可以考慮對劉大蔚予以從輕處罰,?首先是案件本身的情況,。從法益侵害的角度來看,由于海關的及時發(fā)現(xiàn)與扣押,,經(jīng)劉大蔚走私的槍支并未實際流入市場中,,未對社會公眾的人身權利造成現(xiàn)實的傷害,且涉案槍支槍口比動能較低,,致傷力較小,,不易于通過改造提升致傷力,社會危害性較??;從犯動機與目的的角度來看,劉大蔚走私武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個人收藏與觀賞,,認定其具有營利動機的證據(jù)不充分,;從預防必要性的角度來看,劉大蔚系初犯而并非累犯,,特殊預防的必要性較小,。另外,劉大蔚雖剛滿十八周歲,,但仍屬于青少年,,出于有效改造犯罪、及時挽救青少年罪犯的目的考慮,,也可考慮給予較輕的刑事處罰,,給予其重新做人的機會,這符合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其次,,本案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性特殊情況”。如前所述,,輿論對本案所詬病的一個焦點就是公安部門對涉槍案件的認定標準,,不但起點較低,且“唯數(shù)量論”一定程度地存在機械,、僵化的問題,。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涉以壓縮氣體為動力的槍支、氣槍鉛彈刑事案件定罪量刑問題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于2018年3月頒布實施,,規(guī)定應當綜合各種因素評價涉槍案件的社會危害性,。這實際上是在既有槍支認定標準不改變的情況下,司法機關對涉槍案件處置的一種變通措施,。本案得以再審,,其內(nèi)在邏輯亦包含原認定標準所導致的罰不當罪的成分,。需要說明的是,根據(jù)法律適用規(guī)則,,該《批復》并不直接適用于本次再審,。但《批復》的精神得以在再審判決書中體現(xiàn),福建高院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綜上,,本人認為本案具備《刑法》第63條第2款中的“案件特殊情況”,經(jīng)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是合適的。
?。ㄗ髡呦当本煼洞髮W法學院教授鄭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