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4月8日電 題:青春,,就是用來奮斗的——記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曲道奎
新華社記者王瑩、彭卓
他摘下制造業(yè)皇冠頂端的明珠,,是中國最大機器人“王國”的掌舵者,。
他是科學家,是企業(yè)家,,更是追夢人,。他堅信,青春就是用來奮斗的,;他篤定,,以祖國的名義拼搏,星空中有更璀璨的未來,。
他,,就是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曲道奎。
我對“機器人”有無限向往
“‘機器人’這三個字令我無限向往,?!?/p>
作為全國機器人專業(yè)的第一批研究生,曲道奎已經在機器人領域奮斗了30多年,。
1983年,,大學畢業(yè)后,曲道奎師從時任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器人技術的奠基人和先行者蔣新松,,正式打開了進入機器人世界的大門,。在這里,他不僅學到前沿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更傳承了“敢為天下先”的拼搏韌勁和科學精神,。“老師有一句名言‘活著干,,死了算’,,他一生都在身體力行,也把這種奮斗精神言傳身教給我們?!?/p>
1986年,,25歲的曲道奎出任國家863科技計劃一個課題組的項目組長。他廢寢忘食,,有一天在實驗室加班到晚上10點多,,一邊想問題一邊往外走,整個人撞在玻璃上,,手上劃了條大口子,。“第二天正巧項目匯報,,我就一只手吊著繃帶,,一只手做演示匯報?!?/p>
就是這個項目,,讓中國機器人從單一機械臂模式,進入了雙手協(xié)調控制時代,。
1992年,,曲道奎前往德國薩爾大學做訪問學者,德國工業(yè)的先進實力讓他認識到機器人的無限潛力價值,,堅定“產業(yè)報國,,科技報國”信念。
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讓奮斗者更有成就感
“創(chuàng)業(yè)是艱難的,。但恰恰是這些艱難,讓奮斗者更有成就感,?!?/p>
在國家“發(fā)展高技術,實現產業(yè)化”的指導鼓勵下,,2000年4月,,曲道奎毅然帶領團隊“下海”創(chuàng)業(yè),。
有人說,,曲道奎丟下“金飯碗”純屬“犯傻”,可他卻不這樣想,?!皺C器人產業(yè)不走市場,就不能有大發(fā)展,?!?/p>
創(chuàng)業(yè)初期困難重重。“我們戲稱自己是‘三無’公司:無產品,、無客戶,、無辦公場所,‘借住’在自動化所里,?!被貞浲簦蠁T工李慶杰說,。
“最難的時候,,就是最有希望的時候;最艱苦的時候,,也恰恰是最能夠前進的時候,。”將研究所文化轉為企業(yè)文化,,將技術積累轉化為實際產品,,不斷打開市場…… 2007年,新松公司在美國通用汽車全球采購中中標,,改寫了中國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歷史,。2009年10月30日,新松公司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機器人第一股誕生,。
如今,新松已發(fā)展成為擁有多家控股子公司,、國際上品牌產品線最全的機器人上市企業(yè),。在5000余名員工中,研發(fā)創(chuàng)新團隊占比達75%以上,,產品成功出口全球35個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公司市值躋身國際同行業(yè)前三位,被業(yè)內譽為“中國智造”升級的重要支撐之一,。
2018年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精彩亮相,,24臺新松公司制造的移動機器人耀眼登場,為世界帶來了一段充滿未來感的夢幻舞蹈……
仰望星空,,將夢想與現實相連
“千里歸來,,仍少年?!?/p>
2017年10月,新松公司新址,、沈陽新松智慧園啟用,。這條標語,懸掛在大樓門前。
這也是曲道奎的心聲,?!拔覀兲幱谌祟惿鐣笞兏飼r代,技術突破,、模式變革,、新業(yè)態(tài)層出不窮。屬于新松的最好成績,,永遠不會是過去,,而是現在,是未來,?!?/p>
新松成績斐然,但最令曲道奎自豪的,,卻是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工程師,在職工餐廳吃飯,?!八麄兌际莵硇滤山涣鲗W習的。過去我們出國交流學習,,是端著盤子在人家食堂吃飯,。我就期待,什么時候也會有外國人來中國學機器人,?這一天,,就意味中國真正成為了機器人大國?!?/p>
“可能你想不到,,我經常讀玄幻類網絡小說?!痹谇揽磥?,這些小說主人公身兼?zhèn)b之大義,歷經磨難方得始終,,甚至為了人類逆天而行,。“這和做企業(yè)很相似:在面臨困難時敢于打破常規(guī),、打破權威,,將不可能化為可能,為國家,、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p>
從懷揣夢想的創(chuàng)業(yè)者,到機器人行業(yè)的領軍人,;從埋首浩卷的科研者,,到意氣風發(fā)的企業(yè)家……這位懷揣產業(yè)報國信仰,踐行大國重器理想的先行者,,縱然歲月更迭,、身份轉變,心中堅守的信條卻始終如一,。
“我奮斗,,就為了中國人在世界機器人領域挺直脊梁,讓機器人成為中國制造的標志性符號,?!鼻揽鼣蒯斀罔F地說,“一切都是奮斗出來的,!”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志上發(fā)表報告說,他們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一種機器人手,,只需移動手腕,,就能在鋼琴上“彈”出簡單的音樂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