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0日電 題:庫爾班大叔的小毛驢哪去了?——和田尋驢三問
新華社記者丁建剛、于濤
60多年前,,世居沙漠邊緣的和田農民庫爾班·吐魯木,打算騎毛驢進北京看望毛主席,。由此,人們記住了一個邊疆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壯舉,,也記住了他賴以遠行的小毛驢,。
9月秋高氣爽,穿行在和田大地,,記者仍能感受到庫爾班大叔的“留痕”:對外開放的紀念館,、與毛主席握手的雕塑。然而,,即使經行最偏遠的鄉(xiāng)村,,沿途也很難看到騎驢的路人,或者慢悠悠趕路的驢車,。
任勞任怨的小毛驢哪去了,?記者就此進行了探訪。
一問,,出行不騎驢了,?
與庫爾班大叔一樣,“驢行”是和田居民習以為常的出行方式,。千百年來,,綠洲里的居民出門無不如此,但為何短短數(shù)年間,,小毛驢就幾乎很難找到,?
其實,找驢難并非始于今日,。幾年前,,有攝制組在和田拍攝電影,需要百余輛毛驢車當?shù)谰?結果“滿世界找驢”,可怎么找也找不夠,。
帶著疑問,,我們在綠洲間走村入戶。艾尼瓦爾·卡烏力在于田縣城鬧市區(qū)開了家兩層樓的拌面館。他說,,他是改革開放后縣里第一代“下?!苯浬痰霓r民,當年,,他進城開店的物件就是靠毛驢一趟趟馱來的,。“這些年,,老百姓都有錢了,,幾年前騎摩托上街還很‘拉風’,現(xiàn)在開小汽車都是平常事,,哪還用得上毛驢,?”
艾尼瓦爾所言不虛。如今走進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馬路寬闊,,街道整齊,硬化路通往每個村落,。葡萄架掩映下的農家院落,,隨處可見停放的三輪車、皮卡車和家用轎車,。
今年7月底,,和田地區(qū)高速公路正式通車,至此,,新疆所有地州市都開通了高速公路,。來自自治區(qū)交通運輸廳的信息顯示,截至去年底,,新疆所有鄉(xiāng)鎮(zhèn),、農村的公路通達率和通暢率都接近100%,南疆貧困區(qū)“出行難”成為歷史,。
7月21日-26日,,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體育總會,、北京市籃協(xié)專門選派國家級籃球教練員和裁判員赴新疆和田開展“2019年和田地區(qū)籃球裁判員,、教練員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