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館攜手上海崇明區(qū)科技館開展戶外鳥類蟲類考察活動,。上海自然博物館供圖
核心閱讀
自然博物館是公眾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場所,。2016年起,,上海自然博物館每年都會開展公眾科普活動。從最初的只有200多人參加,,到一季有200多萬人次在線互動,,“我的自然百寶箱”活動喚起不少人對自然的熱愛,吸引大家共同記錄美麗的自然,。
一場秋季臺風過境后,,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濕地灘涂上,遍布覓食的候鳥,。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這些黑腹濱鷸怎么肚子上是白羽毛?紅頸濱鷸為什么沒看到脖子上的紅羽毛,?因為它們已經(jīng)過了繁殖期……”9月,,秋季候鳥陸續(xù)抵滬,上海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何鑫站在保護區(qū)的堤壩上,,向10名參加自然聯(lián)絡員工作坊的觀鳥愛好者傳授觀鳥知識和技巧,,同時,有3000多人在線觀看了活動直播,。
2016年起,,上海自然博物館每年都會開展這項名為“我的自然百寶箱”的公眾科普活動。近年來,,這項活動越來越受歡迎,。
打造公眾與科研工作者的對話平臺
9月的一個清晨,自然聯(lián)絡員張卓從嘉定驅車近80公里趕到崇明東灘,。第一次有機會進入保護區(qū)近距離觀鳥,,40多歲的她興奮不已。
張卓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從小喜愛自然,,一有空就帶著女兒到小區(qū)、公園觀察花鳥魚蟲,。七八年前,,原本教小學英語的她開始兼上自然科學的課程,經(jīng)常要回答孩子們的各種問題,。漸漸地,,她感覺書本上的知識已經(jīng)不夠用了,很多本土物種都叫不上名,。
2019年,,她通過上海自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報名參加“我的自然百寶箱”活動,,自此便對大自然著了迷,。購買觀測及拍攝設備,,一有空就參加物種觀測活動……“在專家指導下觀鳥,視野更開闊,?!睆堊空f,看到不認識的鳥兒,,何鑫會在現(xiàn)場第一時間解答,,東灘自然保護區(qū)管護站的鳥類管理員金偉國還能用竹哨吹出30多種鳥鳴聲,指導大家練習聽聲識鳥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