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薄鞍傩幸缘聻槭住,!薄盀檎缘?,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钡赖聠栴}是做人為官的首要的基本問題,。習近平同志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在《之江新語》中就指出,,“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告誡我們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德既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國之基,,為官者無論職務高低,、權力大小,都要把修身立德作為做人為官的第一準則,。從反面來看,,縱使能力超群,功勛卓越,,無德之人必定是曇花一現(xiàn),。無數(shù)歷史事實反復說明有才無德者對國家社稷危害極大,諸如和珅之流的“高官”,,他們憑借手中的才能或是權力,,作威作福,殘害忠良,,貪污受賄,,巧取豪奪,勞民傷財,??v觀近年來落馬的周永康、令計劃,、劉志軍,、冀文林、陳紹基,、王華元,、黃松有、許宗衡,、鄭少東等一批高官,,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在“德”字上出了問題,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忘了初心和使命,以至于貪贓枉法,、無法無天,,但最終結局是身敗名裂,。從正面來看,哪怕身居低位,,默默無聞,,有德之人終究是千古流芳。偉大文豪蘇軾,,貶居黃州,、惠州、儋州,,在他政治生命最困頓的時期,,卻能與底層群眾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面對蝗災,,蘇軾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舍,組織民眾滅蝗抗旱,,生產(chǎn)自救,;到海南,勸海島黎民開墾荒地,、多植稻谷,,發(fā)展稻米生產(chǎn),推廣先進耕作方法,,這些行為根源于蘇軾的“官德”,,成就了蘇軾在詩詞和“為官為民”上的巔峰。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時,,評選出100位改革先鋒人物,,其中,社區(qū)黨建和治理創(chuàng)新的探索者茅永紅,,深度貧困地區(qū)帶領村民脫貧攻堅的優(yōu)秀代表余留芬,鄉(xiāng)鎮(zhèn)基層黨員干部的優(yōu)秀代表吳金印引人注目,,他們沒有其他家喻戶曉的“大人物”的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但他們始終堅守在第一線,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宗旨和初心,,這就是最大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