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海外網10月8日電 前幾天,,日本曝出一則新聞,在東京奧運會前,,中國乒乓球協(xié)會不再允許日本球員參加中國乒乓球超級聯(lián)賽,。雖然中國乒超拒絕的是所有外國選手參賽,但這明顯是“針對日本”的,。日媒過度解讀稱,,中國乒超禁止日本乒乓球球員參賽是出于“絕對不能輸給日本”的感情一直存在。日媒還存在“被害妄想癥”的傾向,,稱中國處處與日本較勁,,日本必須保持在世界上“獨特”的存在,并發(fā)揮自身的存在感,,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出擊,。
據日本Livedoor網站報道,近年來,,日本乒乓球選手福原愛,、石川佳純的實力達到了世界級水準,而且就拿最近來說,,平野美宇和張本智和的優(yōu)秀表現顯然讓中國乒乓球隊感受到了壓力,。日媒臆測,中國是因為害怕自己自信的領域被“戳到”才以“讓外國人吃閉門羹”的名義將日本排除在外,。不過,,日本也應該冷靜地思考一下。雖然說中國很“過分”,,但是日本也確實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例如,日本無論如何也不敢斷言相撲國際化沒有弊病,,所以,,日本采取了限制每個外國相撲選手房間內人數的措施。
再把目光轉向美國,。在美國,,棒球隊里幾乎都是美國人,雖然也有零零星星的幾個外國選手,,但是絕對不會處在主力位置,。
在一段時期內,日本的優(yōu)勢項目柔道在國際比賽上呈“災難性”下滑趨勢,。雖然可以稱得上是日本的“國技”,,但是柔道的地位卻慢慢地被外國勢力奪取。仔細思考一下原因,,難道不是由于當時規(guī)則的修改導致日本人在國際社會中沒能夠發(fā)揮出本身的實力嗎,?也就是說,這并不怪選手,,要怪就怪管理上的失誤。
不過,,日媒還過度解讀稱,,中國乒超禁止日本乒乓球球員參賽是出于“絕對不能輸給日本”的感情一直存在。如果和中國關系很好的德國選手拿到了金牌,,中國選手會這么想,,“好好加油,下次爭取拿回來,!”但是如果是日本的話,,會有種不甘輸掉比賽的心情,。
日媒還存在“被害妄想癥”的傾向,稱中國處處與日本競爭,、較勁,,經常“打臉”日本,。比如,,中國倡議并主導成立了亞投行,亞投行的成立是出于實現各方互利共贏的理念,,日媒卻庸人自擾,,妄想此舉是針對日本。除此之外,,最近,,在英國和法國相繼宣布2040年將禁售汽油和柴油動力汽車后,中國政府也頻繁推出關于中國汽車產業(yè)的政策,,全面推動中國汽車產業(yè)向電動化方向發(fā)展,。就連這個,日媒也能胡亂產生聯(lián)想,,稱這是擊潰日本汽車產業(yè)的舉措,,令人大跌眼鏡。日媒還稱,,中日很難構筑完全信賴的關系,,這同日本和美國的關系一樣。
日媒表示,,日本必須保持在世界上“獨特”的存在,,并發(fā)揮自身的存在感,培養(yǎng)能夠在國際上叱詫風云的人物,。就像乒乓球一樣,,如果中國把日本關在門外的話,日本就主動主辦世界最優(yōu)秀運動員參加的大賽,,那時就會讓中國乒協(xié)易如反掌地改變態(tài)度,。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出擊,。(編譯/海外網 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