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3年前我從六盤水到昆明,,車廂里都是菜農(nóng),、果農(nóng),,他們坐車到臨近集市上去賣。大家并排坐在一起,,寬敞的過道里放著扁擔(dān)與竹筐,,裝著自家種的青菜,、豆角,、楊梅……火車慢悠悠地咣當(dāng)著,,菜農(nóng)們熟練地揀出豆角,綁成一捆,。有人串到這節(jié)車廂來,,就近買菜。幾穗玉米裝袋,,老秤桿一提,,綁著秤砣的繩子撥到一刻度處。
“你看,,這秤高高的,。”買菜的看著微翹的桿子,,得了實惠,,一場買賣成交。
老桿秤背后的生意經(jīng),,有著熟人社會間的往來人情,。沒有機器的精準(zhǔn)計算與硬邦邦的金錢刻度,樸實,、真切,。
云貴的2月,,烏蒙山間綠意漸濃,,車行過北盤江。
山路崎嶇,,對于很多離公路遠的自然村來說,,要走一兩個小時的土路才能坐上汽車。途經(jīng)家門口的綠皮火車兼具便捷與安全,,最重要的是票價低,。
從馬龍到曲靖,票價1元,;茅草坪到柏果鎮(zhèn)3元,;發(fā)耳到六盤水3元。普通的班車,,一趟就要將近30塊錢,,來回60塊的路費,賣空一天的菜都掙不回來,。一把青菜,,賣5毛錢。
我挑過他們的擔(dān)子,,七八十斤,。我給一位挑著擔(dān)子的婦女拍了張照片,,那時已是傍晚,她要回家了,,可筐里的菜還算是滿的,。種地的老百姓,靠天和運氣吃飯,。
后來,,我再去時,菜農(nóng)們和我說之前1塊錢的車沒了,,最便宜的是7塊錢的,、有空調(diào)的車。票價漲了,,也得坐,,“沒得選擇”。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