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世紀60年代末 ,,磁帶的出現(xiàn)給了“骨碟”一記重擊,,后者的“亞文化先鋒”地位迅速被取代。隨著X光唱片因音質太差而被市場淘汰,,那些靠刻錄唱片為生的人不得不轉行或永遠離開,,曾經(jīng)的領頭人之一魯?shù)稀し怂谷フ块T當了公務員??上驳氖?,在彼時的蘇聯(lián),磁帶的銷售與購買不再像之前的 X光唱片那樣受到重重限制,。
自那以后,,除了舊貨商,大多數(shù)俄羅斯人不再熟悉“骨碟”,。雖然脆弱而短命,,但它扮演了一代人記憶中的亮點,也是蘇聯(lián)社會和歷史的特殊印記,。直到近些年,,“骨碟”才開始以收藏品的身份重現(xiàn)于世,人們通過這些刻著老歌的X光片,,品味那個年代的苦與樂,。
或許正如斯蒂芬·科茨所言,,刻在“骨碟”上的音樂質量好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單薄而粗糙的私刻唱片,,能夠把傾聽者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摘自《青年參考》 8月10日 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