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時,,我看到北京的狀元說了這樣一段話:“如今中國農(nóng)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屬于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而且還生在大城市,,所以教育資源上享受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就決定了我能比農(nóng)村孩子走很多捷徑……”
我驚嘆于這個學生睿智,,在小小年齡就已經(jīng)懂得了我用了半輩子才看穿的本質,。我也恐懼于他的早熟,這種意識的萌發(fā),,預示著未來的某種大趨勢,。
這就是我忍痛割愛,支持小外孫走上“牛蛙道路”的原因,。我知道這樣會讓他喪失可愛,,但我寧愿他失去可愛,,變得可憎,但也不能讓他長大后變的“可賤”,。
這三年,,我們整個家庭的精力都在這個小娃娃身上。我不知道他的小小腦袋能裝多少東西,,但他的每一天,,都被我們特別是孩子她媽用各種跨年齡層的知識填滿了。我女兒對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周,、每個月都設置著不同的考核,她將這叫KPI,,她要求孩子記的第一個單詞就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她說這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早在之前上幼兒園時,,孩子他媽媽便主張讓孩子去私立幼兒園,,認為起碼等到上小學時,孩子能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好背景,,更具競爭力,。
而孩子爸的意思是希望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別給孩子太大壓力,讓他盡情地去學他喜歡的足球,。等到初中再計較學校好壞,。女兒一聽就炸了,立馬反駁道:“這是逃避,,而不是從根上解決問題,,如果現(xiàn)在去一般的公立幼兒園和小學,小初升根本沒有機會去好的學校,!”
我知道她的擔憂所在,,因為在上海,從公立學??忌蠌偷┻@類名校的機會,,基本都被壟斷在幾家重點高中里。而這些重點高中的名額,,又基本被民辦初中的孩子提前預定了,。
三
有一天早上,外孫說他肚子痛,,他媽知道這是他不想去培訓班裝病,,便說:“那我?guī)闳メt(yī)院打針吧”,外孫立馬說不疼了,,快出發(fā)去上學吧。到了培訓班,他媽媽走了,,他給老師說肚子痛,,并加了一句“老師別給我媽媽打電話,給我外公打,?!?/p>
那天我?guī)谕饷媪镞_了一圈,吃了冰棒,,最后還帶他回了班里,。臨走時他拉著我問:“外公,我什么時候才能玩???”
我說:“等你長到像外公這么大的時候?!?/p>
他天真的想象力似乎有了盼頭,,又問:“那到時候你就能陪我玩了?”
我笑了笑:“那時候外公就不在了,?!?/p>
“那我一個人玩還有什么意思?”我沒想到他會說這么一句,,竟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就這樣,,我們剝奪了外孫幾乎所有本該擁有童年的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女兒在不間斷的在關注上海四大名校招生政策的變化。
據(jù)說考進去越來越難,,每年的錄取率低到5%,。而除了孩子,學校對家長的考核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比如通過父母對體重的控制來看家庭的修養(yǎng),通過父母的工作背景來看孩子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等,。
四
說個可笑的:3個月前,,女兒突然讓我和孩子他爸開始嚴格控制體重。要不是前不久的新聞,,我真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女兒看著我的啤酒肚這么不順眼,。
從家長體重看家庭的自律能力?簡直荒謬,,愚昧,!肚子大一點就證明這個家庭沒有自律能力了,?就算是,然后這個6歲的孩子未來就沒有前途了,?
我外孫在面試一所小學時竟然遇到這么一道題,,這個題是什么呢——說說唐宋八大家都有誰?如果我在現(xiàn)場,,我真想問問那個大概30歲左右的考官,,敢問要不是因為出這道題,你能說出唐宋八大家都有誰嗎,?
聽孩子他媽講,,那天孩子因為過度緊張,當著面試官直接就哭了,,面試官還不屑一顧的問怎么還哭了,?
這樣稀奇古怪不著邊際的面試題還很多,讓我趕上一次,,考官問崇明島在上海的哪個位置,,聽說好多個孩子都回答的類似上面、中間,,而我外孫回答的“發(fā)光”,、在發(fā)光的地方”,雖然我也不知道他說的發(fā)光是什么意思,,但我覺得并不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