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釋道,,十多年以來,他一直想寫一個探究集體記憶的故事,,關(guān)于社會和文化如何通過失憶的方式,,從歷史的暴行中振作過來。他想到了二戰(zhàn)后的法國,、當(dāng)代美國或日本,,又擔(dān)心“寫實的歷史筆法會削弱主題的效果,讓它過于狹窄”(他的前三本小說便遭遇歷史,、文化角度的過度闡釋),。
出于“去政治化”的目的,他開始尋找一個更抽象也更抽離當(dāng)代的背景,,這時他讀到一首寫于14世紀(jì)的騎士詩歌《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講述了亞瑟時代的英國。
“我對亞瑟王、戴尖帽子的女人們之類的題材并不感興趣,,但我覺得這種荒蕪詭譎,、文明尚未誕生的英國可能會相當(dāng)有意思?!笔谝恍壅f,。
這的確不是一個關(guān)于亞瑟王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對年邁的夫婦阿克塞爾和比阿特麗斯,,他們和其他不列顛人一同生活在一個山村里,。整座村莊乃至村莊之外的大地上空都彌漫著一層迷霧,這片迷霧帶走了人們的記憶,,他們像夢中人一樣生活行走,,卻忘記了生活的來龍去脈。阿克塞爾和比阿特麗斯也不例外,。
有一天,,他們突然想起自己在鄰村還有一個兒子,于是決定出發(fā)去尋找他,。在路上他們結(jié)識了新的旅伴——撒克遜戰(zhàn)士威斯坦和他不久前救下的男孩埃德溫,;四人又遇到了已故亞瑟王的侄子高文爵士。他們在高文爵士的庇護下化險為夷,,最終找到了迷霧的源頭,。
《被埋葬的巨人》書中插圖。
石黑一雄向妻子征詢新書的書名,,最終,,他們一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合適的意象,隱隱指涉被深埋于腦后的痛苦記憶,。
“埋得很深的巨人現(xiàn)在要動起來了,,”石黑一雄說,“當(dāng)他醒過來時,,將會有一場大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