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海牙和平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歲末年初之際,,各類盤點、預測,、展望相繼出爐,,《自然》雜志近期也發(fā)布了“2024年值得關注的八大科學事件”,其中既有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亮相,、超高速超級計算機啟動等硬核科技的進展,,也有世界蚊子項目投產(chǎn)(通過讓蚊子鞋帶特定細菌防止它們傳播致病性病毒)、下一代新冠疫苗的試驗等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動態(tài),。
而關于近年來備受關注也愈發(fā)急迫的應對氣候危機問題,,《自然》雜志也給出了其認為即將發(fā)生、也最需關注的大事件,。
《自然》雜志預測稱,,2024年下半年,位于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可能會針對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義務發(fā)表咨詢意見,,并對那些存在“破壞氣候行為”的國家進行裁定,,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針對這哥大事件,,《自然》雜志起的標題也很直接,,名為“拯救地球”,。
圖片來自《自然》雜志(Nature)
所謂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簡稱ICJ),,是聯(lián)合國最主要的司法機關,,成立于1945年6月,位于荷蘭海牙的和平宮內,。國際法院的職責主要是根據(jù)國際法處理主權國家之間的法律爭端,,其事務由15位法官主持,法官任期9年,,各自獨立行使職權,,均由聯(lián)合國大會和安理會選出。
在環(huán)境訴訟方面,,國際法院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有過不少經(jīng)典判例,,如Gabcikovo-Nagymaros水壩工程案(匈牙利訴斯洛伐克)、烏拉圭河紙漿廠案(阿根廷訴烏拉圭)等,,均強調了各國應對其造成的環(huán)境損害承擔相應責任,。在全球變暖形勢愈發(fā)嚴峻、應對氣候危機緊迫性驟增的當下,,國際法院在推動各國落實《巴黎協(xié)定》,、為氣候爭議提供咨詢意見和裁決等環(huán)節(jié)被寄予厚望。前述《自然》雜志預測中的相關內容,,也是目前氣候變化義務,、氣候訴訟領域最受關注的事項。
?過去大半個月的氣候有什么特點,?后冬氣候會是怎樣,?不是說今年是最暖年么?為什么最近這么冷,?微信公眾號“國家氣候中心”12月20日發(fā)文盤點冬季以來氣候特點,,預測后冬氣候趨勢
2023-12-20 17:05:10國家氣候中心回應暖冬為什么這么冷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我們一起向前,奮斗,、堅定,,讓那些許過的愿望一路生花。
2024-03-12 13:59:452024特別版《一路生花》近期,,我國氣候狀況頗為極端,,尤其在4月26日至28日期間,南北兩地經(jīng)歷了截然不同的天氣劇變,。
2024-04-28 13:07:29南方暴雨北方暴雪2023年5月起的厄爾尼諾事件于同年12月達到峰值,,國家氣候中心最新預測顯示,該事件自今年1月起持續(xù)衰減,,預計將于4月至5月結束,。然而,厄爾尼諾的衰減或結束并不意味著其氣候影響隨之消失
2024-04-16 13:23:27專家預計今夏氣候仍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