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國際法障礙,霍政欣介紹,,國內法層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當代世界各國逐漸建立了完善的文物保護和防止文物販運的法律制度,但基于法律傳統(tǒng)和自身利益考量等原因,,各國法律在私法和公法層面依然存在對文物追索構成障礙的制度和規(guī)則,。
“從私法層面上看,各國國內法廣泛存在的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時效及消滅時效制度,,構成文物追索返還的三項主要國內法障礙?!彼f,。
以善意取得為例,文物的跨國交易實踐中,,一方面買受人常常以“善意”購買人自居,,據(jù)此主張獲得文物所有權;另一方面受各國民事訴訟法普遍采用的“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制度,,文物原屬國或原屬人對經多次轉手的、非公開交易的文物,,往往欠缺舉證能力,,導致通過訴訟追索文物阻礙重重。
與此同時,,不少國家國內法規(guī)定,,公共館藏文物構成本國文化遺產,不可轉讓,,這也成為文物歸還的一大障礙,。比較知名的案例是2014年我國啟動對法國吉美博物館的追索工作,要求其返還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盜金飾片,。雖然不論是法國政府還是吉美博物館均對文物歸還持有積極態(tài)度,,但根據(jù)《法國文化遺產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國有博物館藏文物不得轉讓,,歸還工作陷入困境,。好在最后經過中法兩國磋商達成共識,促成金飾片原捐贈人撤銷對吉美博物館的捐贈行為,,使金飾片退出法國國家館藏文物目錄,,再由原捐贈人將之返還給中國。
所以說,,文物一旦流失海外,,追索工作便充滿重重阻礙和意想不到的變數(shù),。
追回流失文物,是國人使命
“我們對于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有人說,,文物只有在故鄉(xiāng)才能使文物信息完整呈現(xiàn),,才能最好地發(fā)揮記錄歷史、傳承文明的價值,。流失文物的命運,,緊緊牽動中華兒女的心,而堅持不懈追索流失文物,,是每位中國人責無旁貸的使命,。
4月17日,,國家文物局在美國成功追索回38件流失文物藝術品,。交接儀式在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舉辦,由美國紐約曼哈頓區(qū)檢察官辦公室將這批文物移交給中國政府,。
2024-04-18 10:25:52已有15萬件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望長安:海外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故事》一書,,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其作者霍宏偉,,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研究員,,不僅在漢唐考古學領域深耕,還親歷過昭陵六駿原始遺址的考古工作
2024-06-03 11:26:31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胡不歸國家文物局于4月17日在紐約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從美國紐約曼哈頓區(qū)檢察官辦公室接收了38件歸還的文物藝術品
2024-04-18 16:22:5338件,!美國向中國返還當?shù)貢r間4月17日,,國家文物局從美國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儀式在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舉行,,美國紐約曼哈頓區(qū)檢察官辦公室將繳獲的38件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移交中國政府。
2024-04-18 07:25:05國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