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之外,,很多留學生還會有另一個困擾:他們渴望交美國朋友,拓寬朋友圈,,但嘗試之后,又往往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擺脫以中國同齡人為主的社交圈子,。
從表面上看,,大家可能也會把它歸結為語言障礙,但就像我在書里提到,,對于美本學生來說,,派對是校園社交的主要平臺。中國留學生通常很難欣賞這種文化,。調研中,,許多學生都提到相似的情節(jié):美國室友邀請他去參加派對,去了一次,,就不想去了,,慢慢地,室友不邀請了,,兩個人漸行漸遠,,很難再做朋友。
就像剛才提到的,,我這一代留學生,,除了少數(shù)文科生,大部分都是出來讀理工科,,又加上讀的是碩博項目,,那幾乎就是國際學生的天下,,主要打交道的對象就是導師和他的研究小組。即使班上有美國同學,,大家也都是在校外租房子,,可以過一個相對獨立的,不怎么需要和美國人交往的生活,。但是這一代,,更多是本科留學生,大部分住學校公寓,,大部分美本教育多是通識教育,,即便是數(shù)學專業(yè)也有人文社科的課程,跟美國學生的交往機會更頻繁,,也更不容易脫離這種社交文化的影響,。
《為派對買單》這本書里,作者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保護性隔離」,,學生選擇避開讓他們感到被邊緣化的校園文化,尋求相互安慰和支持的社交空間,。所以我認為,,美國大學應該提供系統(tǒng)性的平臺來促進跨文化的交流,而不能僅靠學生個體去自主適應,。
很多人覺得,,這是國際學生的適應和融入問題。我認為,,不能只強調國際學生的適應和融入,。適應更多是單向的,暗含一種弱勢者或者外來者去適應強勢文化和主流環(huán)境的意思,。但美國幾乎每一所大學談及為什么要招國際學生的時候,,都會說這是國際化教育的一部分,而國際化教育是學校的重要使命,。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必然不是單向的適應,而應該是雙向的學習,。
在巴黎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與美國并駕齊驅,,各自攬獲40枚金牌,,展現(xiàn)出奧運戰(zhàn)略的蓬勃生機。然而,,隨著奧運帷幕的落下,,中國足球領域再次引發(fā)公眾不滿
2024-08-20 15:56:11“槍斃”李鐵字節(jié)跳動近期采取了一種不同尋常的策略,,讓其大模型“豆包”在業(yè)界脫穎而出——價格戰(zhàn)
2024-05-17 14:18:21降價是字節(jié)AI的出路嗎,?利劍出鞘!5月23日至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組織戰(zhàn)區(qū)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位臺島周邊開展“聯(lián)合利劍—2024A”演習
2024-05-27 14:24:22回家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