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nèi)學者告訴譚主,民進黨系列操弄的目的是給閩南語強行賦予“臺獨”意涵,,把“兩岸共有”消解為“兩岸差異”,推行“文化臺獨”,。
民進黨妄圖把閩南語塑造成“臺獨”的政治標識,。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劉性仁指出,民進黨是以本省閩南人為主體的政黨,,把閩南語改為“臺灣臺語”是落實“臺獨”政黨的意志,,貫徹“文化臺獨”。黃智賢撰文指出,,“臺獨”分子長期把閩南語視作政治號召,,對用閩南語取代普通話向來興趣濃厚,妄圖通過“正名”建立起虛假的“臺獨國家認同”,。
島內(nèi)媒體評論截圖
在“正名”的障眼法下,,民進黨圖謀剝離閩南語的“中國”屬性,欺騙,、“獨”害島內(nèi)民眾,。島內(nèi)學者表示,目前臺灣民眾有百分之七十是閩南人,,民進黨將閩南話定位為“臺語”,,就有著要與閩南話區(qū)隔開來的意思,還要在“臺語”之前綴上“臺灣”,,顯然是要在語言文化領(lǐng)域劃清與大陸的界限,。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xié)會秘書長段心儀強調(diào),,臺灣民眾在潛移默化下,便會把“臺灣臺語”“直接理解成某種臺灣地區(qū)自發(fā)形成的語言,,而意識不到與大陸的淵源性,,最后在民眾的政治認知上就會形成臺灣與大陸的切割”。
社科院臺研所副研究員任冬梅進一步向譚主分析表示,,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靈魂,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文化認同的基石,“語同音,、書同文”也最能體現(xiàn)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正因如此,,民進黨大搞“語言去中化”,,按照“閩南語改臺灣臺語”再到“臺灣國語”逐步推進。如此一來,,臺灣民眾就會逐漸失去語言認同,、對中華文化感到陌生,從而改變身份認同,,最終實現(xiàn)“文化臺獨”“一中一臺”,。
【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張若】“2·14惡性撞船事件”已經(jīng)第16天,,大陸代表與臺方海巡官員2月29日在金門進行第十回協(xié)商,,仍未達成共識。
2024-03-01 09:37:00漁船事件談了十輪臺“教育部”近期將閩南語更改為“臺灣臺語”的決定引發(fā)爭議,隨后臺“監(jiān)察委員”蕭自佑,、葉宜津,、蘇麗瓊等人發(fā)起的“閩南語糾錯調(diào)查”更是遭到廣泛批評
2024-08-20 20:17:33民進黨搞“語言臺獨”被島內(nèi)痛批原標題:外交部批賴清德:媚日賣臺5月9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
2024-05-10 09:34:05外交部批賴清德言論:媚日賣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