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歐美相比,,中國的乳腺癌有兩大特點,,一方面是患者更年輕,歐美多數(shù)患者都是絕經(jīng)后生病,,高峰在60歲左右,,而中國高峰還不到50歲。還有就是三陰性乳腺癌的比例相對較高,。三陰性乳腺癌對最常用的內(nèi)分泌治療及HER2靶向藥不敏感,,治療難度更大,更依賴于化療,,或最新的免疫療法/靶向藥物,。
下一個是肝癌。
中國是肝癌第一大國,,患者占了全球40%以上,,雖然美國也有不少肝癌,但發(fā)病原因卻和我們有很大不同,。在中國,,肝癌主要由乙肝病毒(HBV)引起,,多數(shù)患者都是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這種病毒在中國的感染率較高,特別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很多患者年輕時就已經(jīng)感染了乙肝病毒,,隨著時間推移,,肝臟逐漸受損,出現(xiàn)肝硬化,,最終發(fā)展成肝癌,。
而在美國,丙肝病毒(HCV),、酒精濫用和肥胖代謝病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乙肝病毒帶來的肝癌也有,但丙肝的影響更為突出,。美國肥胖問題極為突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一種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的肝病,,逐漸成為美國肝癌的一個重要因素,。
由于病因不同,肝癌的預防和治療策略也有所不同,。在中國,,乙肝疫苗接種和抗病毒治療是預防肝癌的重要手段,而美國則更注重丙肝的篩查和治療,,以及控制飲酒和管理肥胖,。
再說說胃癌。
和肝癌一樣,,胃癌也是在中國的發(fā)病率遠高于美國,,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更為常見。幽門螺桿菌感染和飲食習慣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比如,,腌制食品、高鹽飲食和長期攝入煙熏食物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這些習慣在中國較為普遍,。除了調(diào)整飲食,幽門螺桿菌的根治對預防胃癌也非常有效,,尤其對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美國的胃癌發(fā)病率相對較低,但近年來,,賁門癌(胃和食管交界處的癌癥)有所上升,,目前認為與肥胖、胃酸反流等有關,。
到2030年,我國旨在實現(xiàn)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升至46.6%,,這是《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設定的目標
2024-04-20 19:49:12專家分享科學防癌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