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芳蓉自然是喜歡的那一類,,盡管她也曾產(chǎn)生過深深的自我懷疑,。那是去山東實習,開掘工作很不順利,,遲遲沒有進展,,這讓鐘芳蓉非常困惑,「工地」里,自己一錐子一錐子下去,,地下到底是什么,?這跟坐在冬暖夏涼的教室學習課本的定論知識有很大的不同,實際的考古工作需要想象,,不同的設(shè)想結(jié)論產(chǎn)生不一樣的挖掘方向,。這是所有新手都會面臨的難題。那時,,她常常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適合考古?」最終,,還是考古的迷人之處幫她解了惑,,她相信并認可韋正對于考古之于個人意義的那段描述,「學會欣賞,,欣賞文物,,欣賞一種遠去的生活,欣賞別人的人生,,這個過程,,讓自己心能靜下來,就是最大的功用,?!?/p>
「下工地」的室內(nèi)整理環(huán)節(jié)
也有人不喜歡。陳慧桐和鐘芳蓉同期入學,,她就覺得考古很無聊,,去「工地」就是挨曬,看著學長學姐在地里挖,,給泥土分層,,她什么都看不出來。課堂上,,老師講器物和類型學,,講遺址,講地里出了多少骨頭,,多少碎陶片,,講臺上,老師強調(diào)透物見人,,「但對我來說,,通過一個不知道啥年代啥人用過的陶碗,去推斷這個時代的人的整體風貌,,這個過程太曲折了,,我其實見不到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只能見到自己腦補臆想出的人,我還暈車,,每次外出(去工地)坐大巴都想吐」,,沒等到大三的秋季大實習,陳慧桐就早早地轉(zhuǎn)了系,。
對離開考古專業(yè)的學生,,韋正也表示充分理解,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專業(yè),,這是每個學生最基本的權(quán)利,,也是最重要的個人選擇,「最主要還是得喜歡,,不然你很難在這兒,。」
除了很早就轉(zhuǎn)系的學生,,還有一些學生會選擇在大三跨專業(yè)保研到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其余學生,也都會在大實習前后,,思考未來的去向,。通常,考古文博學院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會選擇在本院考研讀研,,個別同學會選擇出國,選擇直接工作的同學并不多,,因為很多考古研究所,、省級博物館,招聘的起始門檻都是碩士研究生,。
鐘芳蓉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言,,她的這一舉動再次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正如四年前她選擇考古專業(yè)時那樣引人關(guān)注
2024-07-12 08:00:35北大發(fā)文祝福要去敦煌的考古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