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6點,當(dāng)家人還在睡夢中,劉溪便匆匆起床,。在單程50公里的超長通勤面前,,賴床是一種奢侈品。
晚上7點,,距回家只剩六七公里時,高架上又堵了車。
這是劉溪超長通勤的第6年,。
換作6年前,劉溪也許會因為堵車連聲嘆氣,,但如今,,她會心情平靜地繼續(xù)聽小說。
提起超長通勤,,不少人叫苦不迭,,劉溪卻說,從一開始的焦慮,、無聊,,到如今的充實、坦然,,在超長通勤的路上,,漸漸認(rèn)識了一個新的自己。
2024年10月17日,,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shè)計研究院發(fā)布《2024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jiān)測報告》,,呈現(xiàn)2023年中國城市職住空間分布與通勤特征。
該報告將通勤時間60分鐘以上定義為“極端通勤”,,將25公里以上的通勤距離稱為“超長通勤”,。
該報告顯示,我國主要城市60分鐘以上通勤(極端通勤)占總通勤人數(shù)12%,,其中北京為28%,。
在超大特大城市中,單程通勤超25公里(超長通勤)占總通勤人數(shù)8%,,超800萬人
,,其中北京的超長通勤人口比重最高,為12%,,特大城市中超長通勤人口比重最多的東莞,、青島、長沙也均超過8%。
正觀新聞記者分別采訪了幾位超長通勤族,,他們之中有人每天坐火車往返240公里通勤,,有人利用通勤時間上岸教師編,、還聽了不少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也有年輕人每天坐城際鐵軌上下班,、對此接受程度較高,。
他們并非一味叫苦,相比為此抱怨,、掙扎,,他們學(xué)會了與超長通勤共存,。
通勤路上復(fù)習(xí)考編上岸
6年的超長通勤,,讓劉溪遇見一個新的自己。
2018年,,29歲的劉溪從陜西黃土高原的榆林遠(yuǎn)嫁到湖北武漢,。四處輾轉(zhuǎn)求職,,她成為漢陽區(qū)某小學(xué)的一位音樂代課教師,,由于丈夫工作性質(zhì)特殊,她選擇居住在洪山區(qū),,開啟漫長的超長通勤路,。
近日,山東濰坊,。90后男子林先生目前居住在濰坊市,,每天早上5點20出門跨越162公里,騎電動車到達(dá)火車站乘坐綠皮火車再乘坐地鐵,單程花費3小時到青島上班,。
2024-07-11 11:28:37男子雙城跨162公里往返6小時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