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劉溪并不適應(yīng),每天2小時的通勤時間讓她感到難熬。這樣的情形持續(xù)了三四年,,中間她還經(jīng)歷了生育哺乳等特殊時期,“后來我慢慢覺得,,最難熬的時期我都挺過來了,心態(tài)上也就沒那么焦慮了,?!?/p>
備考教師事業(yè)編期間,劉溪開始嘗試在漫長的通勤路上聽網(wǎng)課,。平時倍感枯燥的網(wǎng)課知識,,竟幫她緩解了通勤路上的無聊與焦躁。2023年9月,,劉溪順利上岸教師編,。
然而劉溪并沒能在通勤方面“上岸”,新學(xué)校是位于江夏區(qū)郊外的一所高中,,不僅地理位置偏僻,,通勤路程更是增加到往返100公里,,每天需要3個小時通勤。
一年時間,,聽完十幾部長篇文學(xué)作品
劉溪“咬著牙”入了職。
通勤不到一周,,問題便隨之而來,,首先便是通勤費用問題。由于劉溪的車輛本就耗油,,適逢油價上漲,,每天通勤費用將近百元?!肮べY本就不算高,,長此以往實在頂不住?!眲⑾?dāng)即添置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并在學(xué)校開通了200元包年的充電服務(wù),通勤成本一下子縮減不少,。
上岸后不必再單一聽網(wǎng)課,,一天,劉溪無意中在收聽軟件中點開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不曾想,,這次不經(jīng)意的邂逅,讓她愛上了文學(xué),。
史鐵生的文字回蕩在車?yán)?,分外親切可感,劉溪先是驚訝,,隨后感動,、歡欣,還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與充實,。下車后,,她第一次對開車通勤感到意猶未盡。
于是聽書成為劉溪開車通勤的習(xí)慣,,她發(fā)現(xiàn),,原來難以讀下去的書,也許只需要換個時間,、換種心態(tài),。“到目前一年多的時間,,我已經(jīng)聽完了十幾本長篇文學(xué)作品,,包括史鐵生,、莫言、余華等作家的作品,,最近在聽莫言的《蛙》,。”
聽書所帶來的“文學(xué)狂熱”不止于此,,劉溪還嘗試在閑暇時期寫一些隨筆,,“作家們的優(yōu)美文字和生活經(jīng)歷讓我很激動,我就也寫了一些小散文,,只是想記錄一下我自己的故事,。”
近日,山東濰坊,。90后男子林先生目前居住在濰坊市,,每天早上5點20出門跨越162公里,騎電動車到達(dá)火車站乘坐綠皮火車再乘坐地鐵,,單程花費3小時到青島上班,。
2024-07-11 11:28:37男子雙城跨162公里往返6小時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