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增加6萬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從2024年開始,,連續(xù)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兩者合計,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大大減輕了地方政府的化債負擔,,各地將有更多時間和財力謀劃經濟發(fā)展和民生改善。
地方化債資源增加的同時,,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qū)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86萬億元減為4600億元,,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化債壓力大大減輕,。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這些債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些地方甚至比較輕松,。
2023年末,,全國隱性債務余額為14.3萬億元。今年以來,,受外部環(huán)境變化和內需不足等因素影響,,經濟運行出現(xiàn)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稅收收入不及預期,,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各地隱性債務化解難度加大。藍佛安強調,,安排6萬億元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點,。這6萬億元債務限額分三年安排,2024至2026年每年2萬億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換各類隱性債務,。
當前一些地方隱性債務規(guī)模大、利息負擔重,,不僅存在“爆雷”風險,,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財力。實施大規(guī)模置換措施意味著我國化債工作思路發(fā)生了根本轉變: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xiàn)在的主動化解轉變,;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guī)范透明管理轉變;從側重于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fā)展并重轉變,。
藍佛安認為,實施大規(guī)模置換措施能夠發(fā)揮雙重作用:一方面解決地方的燃眉之急,,緩釋地方當期化債壓力,,減少利息支出。這次置換近三年密集安排8.4萬億元,,顯著降低了近幾年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規(guī)模,,讓地方卸下包袱、輕裝上陣,。由于法定債務利率低于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后將大幅節(jié)約地方利息支出,據(jù)估算五年累計可節(jié)約6000億元左右,。另一方面幫助地方暢通資金鏈條,,增強發(fā)展動能。通過實施置換政策,,原本用來化債的資源可以騰出來用于促進發(fā)展和改善民生,,原本受制于化債壓力的政策空間得以釋放,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資和消費,、科技創(chuàng)新等,,促進經濟平穩(wěn)增長和結構調整。同時,,還能改善金融資產質量,,增強信貸投放能力,利好實體經濟,。
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增加6萬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后,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將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藍佛安表示,,我國政府還有較大舉債空間。從國際比較看,,我國政府負債率顯著低于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根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23年末G20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為118.2%,,而我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85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為67.5%。從舉債用途看,,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主要用于資本性支出,,支持建設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項目,,很多資產正在產生持續(xù)性收益,,既為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也是償債資金的重要來源,。
包括6萬億元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在內,,中央推出了一系列增量政策,。這些政策力度大,,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正在顯現(xiàn),不少政策效應明年還會持續(xù)釋放,。藍佛安強調,將加力推進相關工作,,已經出臺的抓好落地實施,,尚未出臺的盡快推動出臺,。目前,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fā)展的相關稅收政策已按程序報批,,近期即將推出。隱性債務置換工作馬上啟動,。發(fā)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型商業(yè)銀行核心一級資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進中,。專項債券支持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財政部正在配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政策細則,推動加快落地,。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目前正在積極謀劃下一步的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結合明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實施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
11月8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此舉旨在騰挪財政空間,,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以更好地防風險穩(wěn)增長
2024-11-10 11:41:33專家解讀萬億元化債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