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射“弓箭”而非伸出“橄欖枝”
“鷹派”(the Hawk)作為一種美國的政見標簽,,往往用于形容傾向于通過強力手段實現(xiàn)政治目標的群體,他們的影響力貫穿美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早在19世紀初葉,以時任國會眾議長克萊為代表的“戰(zhàn)鷹派”(War Hawks)就主張用炮艦來解決美英兩國之間的“主權紛爭”,并極盡能事地在媒體上煽動反英情緒,,最終促成了1812年美英戰(zhàn)爭的爆發(f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戰(zhàn)爭部長史汀生、海軍部長諾克斯和國務卿赫爾等秉持“國際主義”立場的人強烈支持美國全面開啟戰(zhàn)爭機器以應對軸心國威脅,,推動了美國最終放棄孤立主義原則選擇參戰(zhàn),。十數(shù)年后,在冷戰(zhàn)鐵幕之下,,“鷹派”因主張使用軍事威懾手段來遏制蘇聯(lián)而成為美國政治環(huán)境中的一支穩(wěn)定存在的力量,并在卡特政府時期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壓倒國務卿萬斯獲得對外政策決策主導權時達到高峰,。2001年9.11事件發(fā)生后,由副總統(tǒng)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國務卿賴斯等人組成的“火神派”(Vulcans),,以單邊主義外交思想和先發(fā)制人軍事理念為指南,在“全球反恐戰(zhàn)爭”名義之下相繼推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zhàn)爭,??梢姡慨斆绹媾R較大內外壓力和挑戰(zhàn),,“鷹派”力量便走到聚光燈下。當下,,在美國政治社會矛盾尖銳化、國際影響力相對衰敗和中國崛起的復雜背景下,,秉持強硬觀念的人物再度掌控美國政府,,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
美國的“鷹派”力量往往依附于某種特定的政治哲學而勃興,。在從美國建國之初到二戰(zhàn)結束的時間里,這種猛禽的角色由強調“美國例外論”,、支持對外干涉的“國際主義”者來扮演,。他們篤信美國應當成為全球唯一的“自由主義帝國”,主張以“十字軍東征”的方式在海外拓展生存空間,,為此不惜驅動國家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步入冷戰(zhàn)時期,,反共成為驅動美國政府外交與國家安全事務的核心意識形態(tài),,“鷹派”人物則以麥卡錫主義者和遏制主義者等身份持續(xù)影響內外政策,強化美蘇之間的分庭抗禮,。冷戰(zhàn)后期,,自由主義價值觀開始與美國政治傳統(tǒng)中的保守主義思潮融匯合流,并在小布什政府時期以“新保守主義”面目登上歷史舞臺,。在主張通過強制手段化解外部威脅的同時,,“鷹派”人物開始在政治議程中強調愛國主義、經濟民族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等內容,。特朗普治下的“鷹派”力量作為“美國優(yōu)先”理念的直接推崇者,,更多遵循著一種此前尚未廣泛呈現(xiàn)的行事邏輯,,即在鼓吹保護主義的經貿政策和民粹主義的文化政策同時,,在國際事務上擁抱審慎的孤立主義。在這種被稱作“特朗普保守主義”的氛圍下,,美國“鷹派”演變成“特朗普鷹派”,。
特朗普20內閣逐漸成形。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將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tǒng),。目前,特朗普已啟動內閣成員和重要官員提名工作,,新內閣的執(zhí)政思路逐漸明朗,,對華政策也逐漸清晰
2024-12-06 13:20:54特朗普20內閣逐漸成形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將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tǒng),。他已啟動內閣成員和重要官員提名工作,,新內閣的執(zhí)政思路逐漸明朗,對華政策也逐漸清晰
2024-11-22 17:48:56特朗普內閣2.0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