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被稱為“龍?zhí)ь^”,也稱為“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春龍節(jié)”。俗語說:“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贝藭r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正是春耕備耕之際,。在唐宋時期,二月二被稱為“挑菜節(jié)”,,諸多詩人揮毫賦詩,,留下了寶貴的節(jié)慶資料。
挑菜節(jié)起源于唐代,。春季到來,,原野里野蔬遍地,。人們要吃到新鮮菜蔬,勢必要到野外挑菜,。因此唐代就把挑菜的活動固定成一個節(jié)日,,名曰“挑菜節(jié)”。之所以被放在二月初二,,是因為此時雖然數(shù)九還未結束,,但地氣已經(jīng)回暖,野菜正在悄然返青發(fā)綠,。唐詩人鄭谷《蜀中春雨》一詩寫道:“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碧圃娙藙舻谩痘搓幮小吩娨矊懙溃骸盁o奈挑菜時,,清淮春浪軟?!边@兩首詩一個在蜀中,,一個在淮陰,可見當時挑菜節(jié)的普及,。白居易所寫的《二月二日》一詩生動展現(xiàn)了洛陽二月二挑菜節(jié)的盛況:“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這里的十字津頭指的是洛陽城西南天津橋頭的窈娘堤,。據(jù)唐代孟棨《本事詩》記載,,窈娘是武則天時左司郎中喬知之的女婢,貌美善歌,。挑菜節(jié)時,,窈娘與女伴騎馬到郊外春游,被武承嗣搶去,。喬知之憤痛成疾,,在細絹上寫一首《綠珠怨》,用重金買通武的守門人,,送給窈娘,。窈娘得此詩后羞憤難言。次年挑菜節(jié),,窈娘陪武承嗣在洛浦游春之時,,投洛河自盡。后人哀之,將這段河堤稱為窈娘堤,,每年挑菜節(jié)在此憑吊窈娘,。
白居易還與劉禹錫、元稹等人重游窈娘堤,,白居易有感而發(fā),,詠出名作《天津橋》:“津橋東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詩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柳絲裊裊風繰出,,草縷茸茸雨剪齊。報道前驅(qū)少呼喝,,恐驚黃鳥不成啼,。”大詩人劉禹錫也不甘落后,,寫下了《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其中寫道:“何處深春好,春深羽客家,。芝田繞舍色,,杏樹滿山花?!薄昂翁幧畲汉?,春深小隱家。芟庭留野菜,,撼樹去狂花,。”白居易一行在山野村頭,,挑菜,、踏青、飲酒,、賦詩,,享受田園生活,讓仕宦途中屢遭勞頓的他們難得偷來半日閑,。
到了宋代,,“挑菜節(jié)”更是深入人心。北宋賀鑄《二月二日席上賦》一詩寫道:“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二日舊傳挑菜節(jié),一樽聊解負薪憂?!北彼未笤娙颂K軾作為美食家,,親自下地挑菜,并寫下了詞句:“拄杖閑挑菜,,秋不見人,。殷勤木芍藥,獨自殿余春,?!北彼螐堮绲摹抖露仗舨斯?jié)大雨不能出》寫道:“久將松芥芼南羹,佳節(jié)泥深人未行,。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轉(zhuǎn)轤肴?!币蛴瓴荒艹鋈⒓犹舨斯?jié),,回憶故園的蔬菜香也是一種享受。
北宋時,,洛陽為西京,,文人們會聚一處結社交游,吟詠詩詞,。歐陽修任西京留守推官,,與尹洙、梅堯臣等七人結為“七友”,。這年的二月初二,,歐陽修等七人到洛陽東郊踏青挑菜,飲酒賦詩,。歐陽修作詞《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偸钱敃r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上髂昊ǜ茫c誰同,?”感慨洛陽早發(fā)的玉蘭,、迎春花迎著東風開放,其實更是感慨自己的人生。接下來,,眾人各以挑菜節(jié)為題賦詩,,梅堯臣則祭出《和挑菜》詩:“中圃本膏壤,始覺氣候偏,。出土蓼甲紅,,近水芹芽鮮?!?/p>
南宋時,,挑菜節(jié)更加盛行。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寫道:“挑菜初閑,,禁煙將近,,一城絲管?!辟R鑄《鳳棲梧》也不甘示弱:“挑菜踏青都過卻,楊柳風輕,,擺動秋千索,。”眾多的詩詞唱和挑菜節(jié),,可見民間挑菜節(jié)的普及,。宮廷中也有“挑菜”的御宴活動,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讓大家猜名稱,,根據(jù)猜的結果有賞有罰。這一活動既有嘗鮮又有娛樂,,所以王宮貴邸也多效仿,。
不過,唐宋時期的“二月二”活動并沒有和“龍?zhí)ь^”聯(lián)系在一起,,直至元代,,二月二才明確有了“龍?zhí)ь^”的說法。元熊夢祥《析津志》記載大都(今北京)的風俗時說:“二月二,,謂之龍?zhí)ь^”,。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稱為“龍須面”,;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之所以叫“龍?zhí)ь^”,因為農(nóng)歷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jié)氣前后,此時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小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春回大地時,人們希望龍出來鎮(zhèn)住一切有害的毒蟲,,也寓意期盼豐收,。
明朝時,在二月二還增添了“熏蟲”“炒豆”等活動,。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載:“二月二日曰龍?zhí)ь^……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大興縣志》則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蟲,。”
清代二月二“龍?zhí)ь^”活動更為密集,。在北京的民間,,二月二有很多習俗,比如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qū)除害蟲,,點著蠟燭照亮房梁和墻壁以驅(qū)除蝎子,、蜈蚣等。民間飲食也如前代一樣,,多以龍為名,,以取吉利,而且這一天婦女忌動針線,,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
由此可見,從元以后“挑菜節(jié)”就被“龍?zhí)ь^”取代,,直至今日罕有人提起“挑菜節(ji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