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wǎng)
設(shè)為書簽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軍事APP
村民走過位于貴州省黎平縣高屯街道上少寨村的紅軍橋(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恩情之橋
1934年12月,,湘江戰(zhàn)役后,,紅軍西進至桂北越城嶺山區(qū),。
當(dāng)時,廣西軍閥把瑤族民眾驅(qū)趕到荒山上,,百姓民不聊生。紅軍先遣部隊來后,,為瑤族民眾做了很多好事,,宣講了少數(shù)民族政策,瑤族民眾受到感動,。
興安縣同仁村瑤族等民眾得知,,紅軍要在龍?zhí)两闲迾蛴哟蟛筷牐懔x務(wù)幫助紅軍修橋,。國民黨軍發(fā)現(xiàn)橋被修整了,,派人拆橋。當(dāng)?shù)孛癖娪诌B夜把橋修好,。
紅軍大部隊聽說這件事,,很感動,派工兵上山伐木,,重建并加固橋梁,。就這樣,同仁村有了一座紅軍橋,。
98歲的村民趙旺財說:“當(dāng)時我們住在烏嶺背附近,,我爺爺和父親還幫先遣部隊帶過路。奶奶告訴我,,紅軍從我們家門前路過,,在門外生火煮飯,還請她一起吃飯,?!?/p>
20世紀(jì)70年代,由于道路硬化需要,,木質(zhì)的紅軍橋要改建成水泥橋,。當(dāng)?shù)毓伯a(chǎn)黨員、基干民兵與瑤族村民又一次共同修橋,。這座凝結(jié)了幾代人心血的紅軍橋,,讓瑤族同胞世代銘記。
村民走過位于貴州省黎平縣高屯街道上少寨村的紅軍橋(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王思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