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生產的中途,。智能生產會讓生產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連在一起,。我們在調研的時候參觀了一些生產車間,它們雖然不能說是完全智能化了,,但其自動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從進料到加工成型,可以在一臺數控機床里完成,更適應復雜,、精密,、小批量、多品種的零件加工,。
再看生產的終點,。未來制造業(yè)最終的產品并不是一件產品,而是一組產品,,而且是一組相互協(xié)作的產品形成的解決方案,。“產品+服務”才是未來制造業(yè)的出路,。
最后,,未來的制造業(yè)可能是沒有終點的。因為地球上的資源是稀缺的,,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越來越強,,所以未來的制造業(yè)會更注重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于是,,我們可能看到的就不是從起點到終點這一條線,而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圓圈,。
這會給中國的企業(yè)帶來什么挑戰(zhàn)呢,?過去,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發(fā)揮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加入一個分工體系,,專注于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現在,,我們要明白過來,,制造和研發(fā)之間是互補的。沒有研發(fā),,就沒有先進制造,,同樣,沒有制造,,也沒有先進技術,。美國的企業(yè),吃虧就吃虧在只做研發(fā),,沒有配套的供應商,。中國的很多制造商越做越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們過去只做貼牌生產,。這些只會做外銷的企業(yè),是最難實現轉型的,反而是那些一開始就要自己一邊生產一邊賣貨,,既要搞研發(fā)又要鋪渠道,,狼狽得很,結果咬緊牙關挺過來的企業(yè),,現在成了全能冠軍,。
5 “互信網”時代到來
需求和技術帶來的沖擊再大,中國的企業(yè)也有足夠的能力應對,,但說到信任對全球供應鏈的沖擊,,我們就不能不提高警惕了。
2019年9月6日,,《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做了一個演講,,提到,過去10多年來,,世界經濟發(fā)生的一個重要變化是:世界變“深”了,。萬物可以互聯,彼此可以互探,。你的手機能連上你的鬧鐘,,也能控制你的空調,還能跟你的汽車對話,。每一件事物都在變“深”,,這種變化趨勢正在成為全球化,尤其是中美貿易和技術關系中最大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