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典范項目,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近年來的發(fā)展令人矚目,。新華社發(fā)
2020年4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工作人員搬運中國捐贈斯洛文尼亞的抗疫物資,。新華社發(fā)
這是2020年5月30日在塞爾維亞舊帕佐瓦拍攝的匈塞鐵路建設工地施工現(xiàn)場,。匈塞鐵路改造項目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標志性項目。新華社發(fā)
【特別關注】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百年不遇疫情交織疊加,,深刻改變著世界格局,,人類社會共同面臨巨大挑戰(zhàn)。疫情雖然帶來嚴峻挑戰(zhàn),,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7+1合作”)仍處在良好的發(fā)展勢頭之中,,必將為疫后中東歐國家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從經貿到全方位合作
回顧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歷史,,作為兩個重要的新興市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從務實合作起步,歷經9年的發(fā)展,,搭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立體架構,,在近20個領域建立合作機制,,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1年6月,,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成功召開,,拉開了中國-中東歐國家機制化合作的序幕。2012年4月,,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首次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波蘭華沙舉行,正式確定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6+1合作”),。2019年4月,,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希臘作為正式成員國加入該合作機制,,“16+1合作”升級為“17+1合作”,,首次將傳統(tǒng)西歐國家納入合作機制,推動了“17+1合作”與歐盟“歐亞互聯(lián)互通戰(zhàn)略”的有效對接,,標志中歐合作步入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