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個問題,,讓你了解民法總則草案有多重要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題:七個問題,,讓你了解民法總則草案有多重要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羅沙、楊維漢、丁小溪
歷經(jīng)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審后,備受關注的民法總則草案8日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作為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民法總則涉及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下面這七個人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其重要性,。
問題1:出手救人造成損害要不要賠償?
“路見不平一聲吼,,緊急關頭顯身手”,。但見義勇為者受了損害,責任誰來負,?緊急救助時不慎給受助人造成傷害,,是否還要承擔民事責任?
“為匡正社會風氣,,鼓勵見義勇為的行為,,草案規(guī)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在向大會作關于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時說,。
草案同時規(guī)定,,救助人因重大過失造成受助人不應有的重大損害的,承擔適當?shù)拿袷仑熑巍?/p>
全國人大代表馬瑞強表示,,與三審稿相比,,草案在原來規(guī)定的“救助人有重大過失”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受助人遭受“不應有的重大損害”作為需要救助人擔責的前提。這相當于進一步限定了需要救助人擔責的條件,,對救助人利益的保護更加完整,、全面,同時,,又兼顧了受助人的利益,。
此外,根據(jù)民法總則草案的規(guī)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shù)?,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認為,這是針對當前我國見義勇為引發(fā)糾紛的案例實際,,在法律上賦予見義勇為者一種請求權,。
問題2: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您好,,請問您是車牌號XXXX的車主X先生嗎,?”“您好,您在XXX小區(qū)的房子考慮出售嗎,?”接到陌生人來電,,卻能準確報出你的個人信息,這里面就有問題,。
對此,,民法總則草案規(guī)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確保依法取得的個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
“許多企業(yè)根據(jù)掌握的個人信息向客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問題就在于要把正當使用和非法使用區(qū)別開來,,并且嚴格界定使用個人信息的途徑,?!比珖舜蟠眄n德云說,與三審稿相比,,草案新增了“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確保依法取得的個人信息安全”的表述,,就是要對合法和非法使用進行區(qū)別,強調(diào)要遵循合理使用與安全使用的原則,。
問題3:民事訴訟時效能否延長?
訴訟時效,,是一項提醒人們不要“躺在權利上睡大覺”的制度,。根據(jù)現(xiàn)行民法通則規(guī)定,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但隨著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交易方式和類型不斷創(chuàng)新,要求延長訴訟時效期間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對此,,民法總則草案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我覺得增加到三年是合適的,?!表n德云說,“如果訴訟時效進一步延長,,對證據(jù)的保護要求也更高,,讓訴訟難度增加,法院也會面臨更大壓力,?!?/p>
此外,草案還規(guī)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