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走不動了,我就想,,滾下山得了!”19年正式工作里,,摔斷過腿,,也曾滑倒在懸崖邊緣,,李留松已經(jīng)記不清去過多少次老虎溝,。但他記得,,每次看見他出現(xiàn),,村民們都來不及洗手,,用加過柴火的手,,從籠屜上給他抓豆包……
2003年,,李留松攢了多年工資購買了人生的第一輛摩托車。摩托車的壽命一般在8萬公里以上,,但李留松的摩托車2萬多公里就報廢了。
“經(jīng)常走碎石路,,不到一年,,車上的儀表就全顛壞了,一輛車也就能跑兩年多,。”一輛摩托車四五千元,,兩年多換一輛,對于工資微薄的李留松而言,,是筆不小的負擔,。2017年,在騎壞6輛摩托之后,,李留松還是狠心買下了第7輛。巡線19載,李留松僅騎車的行程就超過12萬公里,,這還不包括步行的距離,。
為一個承諾 舍棄“高薪”干電工
說起為什么回到農(nóng)村當農(nóng)電工,,話就長了,。1989年,,二十多歲的李留松因為父親癱瘓,,不得不辭去選礦廠的工作,,返回村里照顧老人。1990年,,因為村電工私自挪用群眾繳納的電費,群眾要求重新選電工,,“要找個靠得住的人?!?/p>
赤土店鎮(zhèn)白沙洞村的群眾選來選去,選中了“老實人”李留松,。偏在這時候,原來工作的選礦廠副廠長也主動上門來挽留李留松回去工作:“回來上班吧,,一個月給你開300塊,!”
當時的農(nóng)村電工是臨時工,一個月只有不到200元的補貼,。經(jīng)濟拮據(jù)的李留松很猶豫,但想想全村群眾的信任,,李留松還是留在了村里,。
1998年農(nóng)電改革,,李留松由臨時工轉(zhuǎn)為供電所的正式巡線工,。為了當初一個承諾,,李留松的腳步從1個村到2個村,,再到13個臺區(qū)(一臺變壓器供電的區(qū)域為一個臺區(qū))、300多平方公里,。此后近20年他與電線作伴,,卻幾乎再也沒走出過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