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4月15日電 題:試飛60年,,鋪就中國通天路
新華社記者毛海峰,、付瑞霞、陳昌奇
剛及而立之年,,滑俊已經(jīng)是全軍知名的飛行員,、空軍駐連云港某部的團領(lǐng)航主任。此時,,一紙命令,,他被調(diào)往西安城東60公里外的小鎮(zhèn)——閻良。
“閻良閻良,,一片荒涼,。”接到調(diào)令3天內(nèi),,滑俊來到剛成立1年多的飛行研究院報到,。走下公共汽車,映入他眼簾的是一番農(nóng)耕景象,,研究院大門前是一片莊稼地,,鎮(zhèn)上只有東西一條街,也沒有多少居民,。
這是1960年的8月份,,滑俊與另外5名調(diào)來的飛行員一起,成為我國第一代試飛員,。和他們先后到飛行研究院的,,還有從全國抽調(diào)的航空工程技術(shù)骨干、工人和高校畢業(yè)生,。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边@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在一片荒蕪中,開啟了我國的試飛事業(yè),。1959年4月15日成立的飛行研究院(現(xiàn)改稱航空工業(yè)試飛中心,,簡稱試飛中心),使我國成為當時繼美,、蘇,、英,、法之后,第五個擁有設(shè)計,、制造,、試飛這一完整航空工業(yè)鏈的國家。
“激情燃燒的歲月”
當時,,試飛院的生活條件很艱苦:首先是交通不便,,從閻良到西安,過渭河沒有橋,,要將車開到大渡船上,,擺渡過河。用水更是困難,,一口開掘于上世紀50年代初,、深80多米的水井,直到2007年還是主要水源地,。煤根本不夠燒,,家家戶戶都要把黃土、煤渣混在一起做煤坯充作燃料,。這是一個力氣活,,研究院里幾乎每個男人都有著光著膀子做煤坯的經(jīng)歷。
飛行試驗的條件更簡陋:以測控儀器為例,,剛開始用的是自記器——一種極其原始的測控設(shè)備,記錄都是用紙卷的,,取得的參數(shù)也只有幾個,。測試幾組數(shù)據(jù),就得有幾個自記器,。試飛時,,飛機上往往裝有幾十個測控設(shè)備,把原本就局促的駕駛艙塞得滿滿的,。試飛員在駕駛艙里行動十分不便,,雙腿常被自記器蹭破皮。后來工程人員把自記器的外形由方形改為圓形后,,試飛員才好受些,。
新華社西安3月8日電 題:我國首位民機女試飛員:綻蕾揚花 立凌云志 新華社記者付瑞霞、毛海峰 29歲的蔣丹丹身材頎長,長發(fā)綁成高馬尾,,娟秀的臉龐略施粉黛,和時下靚麗的女青年別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