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10月18日消息,近日,,湖南大學研究生院公布的一則關于69名準研究生“錄而不讀”的公示引起社會關注,。公示稱,在規(guī)定時間內,,仍有69名準研究生因出國,、工作等個人原因申請放棄入學資格。研究生院擬取消這69名研究生入學資格,,并公示了學生名單,。
毋庸置疑,這些準研究生“錄而不讀”,,會造成教育資源浪費,,影響高校的正常招生計劃,導師的研究課題以及招生安排也會受到影響。而與棄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考研這場招生大戰(zhàn)中,,仍有大量學生未能獲得錄取資格。
教育部今年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近5年,,我國考研人數逐年增加,2019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90萬人,,比2018年考研人數增加了52萬人,,增幅達21.8%。而錄取比例方面,,2017年實際錄取人數約55萬~57萬(報考人數201萬),,2018年約60萬~65萬(報考人數238萬),2019年預計錄取人數約63萬~68萬,??佳懈偁幵絹碓郊ち遥糠譁恃芯可臈壸x也不免令大部分落榜考生“心緒難平”,。
有人指責這些“爽約”的準研究生不講誠信,,并建議將這種失信行為納入征信系統(tǒng)。準研究生放棄入學,,是其個人的選擇和權利,。高校有“錄不錄”的權利,個人也有“上不上”的權利,。允許“棄讀”情況的發(fā)生,,體現的是對個人選擇權的尊重和人性化考量?!罢餍艖土P”的做法未免過猶不及,,而且如果這套方案施行,會讓不少學生止步于報名前,。這種產生限制學生選擇權的做法,,明顯不符合擴大學生選擇權的思路,而且也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爽約”看似是準研究生的個人選擇問題,,但更反映了當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決的大問題。如何既能尊重個人選擇,,又能使教育資源達到合理配置,。既不影響學校的正常招生計劃,也同時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讓真正想讀研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現行研究生錄取制度進行靈活調整,。針對未報到的準研究生,,可以建立網上確認機制。如果招生不足,,應允許高校適當拉長錄取周期,,通過順序候補錄取和一年中多次錄取等方式,避免僅一次錄取帶來的教育資源浪費,。同時,,還可以借鑒國外其他高校的做法,在一定情況下可對準研究生收取留位費,。
新華社長春10月17日電 題:志存高遠,,走近民眾——直擊航空開放活動空軍“20系列”新型戰(zhàn)機空中展示 張汨汨,、邵美琦、張卿晨 “威龍”出擊,,“鯤鵬”展翅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17日召開的第七次全國刑事審判工作會議提出,,依法正確適用正當防衛(wèi)制度,,旗幟鮮明鼓勵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