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1月14日電題:尋找英雄——來自川藏公路沿線烈士陵園的追思
新華社記者張京品,、洛卓嘉措、吳光于
西藏波密,,川藏公路旁的烈士陵園里,,參天大樹環(huán)繞。斑駁的陽光透過樹縫,,映照在一塊塊墓碑上,。整修陵園的工人,正在給陵園鋪上嶄新的步道,,“叮?!钡那么蚵曉趫@中回蕩。
“這里有修建川藏公路的烈士嗎,?”記者詢問,。
他們回答:“這里到處都是?!?/p>
10月24日在西藏八宿縣拍攝的烈士陵園外景,。新華社發(fā)(唐文豪 攝)
這是記者尋找英雄途中再普通不過的一站。
川藏公路,,這條連接西藏和祖國內(nèi)地的大通道,,從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薩,2000多公里的公路旁長眠著3000多名戰(zhàn)士,,平均每公里就至少有一名官兵犧牲,。
上世紀50年代,綿綿橫斷山脈,、滾滾大江大河,,依然是阻隔西藏和內(nèi)地的巨大天然屏障。進藏部隊喊出“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口號,。他們翻雪山、戰(zhàn)江河,、斗嚴寒,,靠鐵鍬,、鋼鉗、鐵錘等簡易工具,,克服滑坡泥石流多發(fā),、高原反應(yīng)等困難,在崇山峻嶺間向一個個高原天險發(fā)起沖擊,,用生命代價打通了川藏公路,。
這是雀兒山下張福林烈士陵園前豎立著的“十八軍將士精神永存”雕塑(1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川藏公路當年的起點,,四川省雅安市西去不到30公里的飛仙關(guān),橫臥著川藏公路上的第一座橋梁,。鐵橋東頭路側(cè)的小土洼里,,有一座低矮但醒目的墳?zāi)埂D怪徐o臥著當年第一批倒下的筑路戰(zhàn)士,。
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筑路烈士墓里,,安放著“沈步云烈士之墓”。墓碑寫道,,這名祖籍平原?。ìF(xiàn)河南省)安陽縣城東關(guān)的戰(zhàn)士,,原屬中國人民解放軍二二團二營四連,,1950年7月13日因筑路犧牲。
這是雀兒山下張福林烈士陵園(1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60多年來,,川藏公路從新生到不斷升級完善,,越來越開闊,越走越通暢,,藏區(qū)人民小康社會的理想與現(xiàn)實,,正隨著“天路”的延伸逐漸交織、融合……
新華社成都10月28日電 題:為了一份踏勘報告,工程師失聯(lián)近四個月 新華社記者 惠小勇,、胡旭 “失聯(lián)近四個月,?我們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