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5月30日電(記者 丁梓懿):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也是首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節(jié)日。在香港這座中西交融的城市,,依然保留著不少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民俗,,如舉行龍舟競渡,、“放紙龍”儀式,、用龍舟進行祭祀、游龍舟水及吃粽子等,。
30日,,香港仔,、赤柱、大埔,、沙田,、西貢、屯門,、長洲和大澳等多區(qū)舉行龍舟競渡,同時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其中,,塔門龍舟競渡特設“慶回歸杯”賽事,西貢龍舟盛會除了傳統(tǒng)龍舟競賽外,,還舉辦嘉年華,,與市民及游客歡度端陽,。
上午8時許,沙田城門河龍舟賽道兩側擠滿了觀眾,。這是香港規(guī)模最大的龍舟競賽之一,,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賽事從上午8時30分開始,,每隔10分鐘便有一場比賽,參賽選手有節(jié)奏的吶喊聲和觀眾熱烈的歡呼聲匯成一片,,現場氣氛持續(xù)高漲,。
前來觀賽的沙田居民曹小姐拿著相機,為正在比賽的龍舟隊伍拍照,。她對記者說:“今天早上特意吃過粽子,換上運動裝備過來觀看比賽,。每年龍舟比賽,我都會過來看,,沾個好意頭,,下午有時間的話還會去香港仔看比賽,?!?/p>
香港人將劃龍舟稱為“扒龍舟”,,這個習俗由來已久,最早有記錄的端午龍舟競賽是1919年在港島東區(qū)北角舉行的,,隨后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競渡大賽,,近些年還會舉辦國際性的龍舟賽事,。
人們普遍相信,龍舟具有靈性,,扒過龍舟后會身體健康,、全年順景。在每次龍舟賽前,,人們還會舉行簡單而隆重的“放紙龍”祈福儀式。紙龍身上印有“一帆風順”等標語,,祈求賽事順利,、風調雨順。
“香港龍舟嘉年華”將于6月2日至4日在維港中環(huán)海濱舉行,。據主辦方香港旅游發(fā)展局主席林建岳日前介紹,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特設“紀念杯”,,首次云集香港十八區(qū)龍舟隊伍約5000名健兒參加,共27項賽事,,規(guī)模為歷年之最。此外,,場內還將設有多個港式游戲攤位,、巨型折紙龍舟、美食車等,,預計將有10萬人參與其中,。
說到龍舟祭祀,,大嶼山大澳的龍舟祭祀還神儀式不得不提。五月初四早上,,人們前往大澳各廟宇請神,。到端午節(jié)當天,,人們會一大早將神像放在龍舟上,,沿著各水道巡游,岸邊居民會焚香拜祭,,巡游完畢就會送神回廟,。而在西貢,、大埔、香港仔等地的部分村落則有午夜劃龍舟紀念祖先的習俗,。
“游過龍舟水,,百病衰氣除,”居住在西貢的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在端午節(jié)當天,他和鄰居們在家吃完粽子,、飲完茶后,,便去觀賞龍舟競賽。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全家人還會到沙灘上曬曬太陽,,或是浸泡在“龍舟水”里,,沾沾好運氣。
龍舟寓意吉祥,,因此村民們都認為龍舟滑過的水是“大吉水”,。四面環(huán)海的香港,沙細水清的海灘比比皆是,,而端午節(jié)正值夏天,烈日炎炎,,很講“好意頭”的香港人都會在端午假日到“龍舟水”里浸一浸,、游一游。人們相信游“龍舟水”可以洗去霉氣,、辟走邪氣、帶來好運,,祈求合家平安,。
每逢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全國各地的共同主題,。早在半月前,,香港各大餅店和超市就把粽子禮盒擺在顯眼位置。集市或菜市場的攤位前,,也可見到粽子的身影,。無論是傳統(tǒng)的廣東粽,、上海粽,還是創(chuàng)新的日韓粽,、西方粽,、甜品粽,都能買到,。
在嶺南地區(qū),人們過端午節(jié)還有不少獨特風俗,。掛黃葛藤是客家地區(qū)的傳統(tǒng)習俗,,人們認為黃葛藤是驅邪之物。端午節(jié)當天,,家家戶戶會在自家門前掛起黃葛藤,,據說這樣的民俗在客家地區(qū)已延續(xù)了千年。
“馬拉溜”是一個與粽子有關的奇特風俗,,從五月初一,、二起,母親會在孩子脖子上掛一個堿水粽,,并叮囑孩子要等到端午才能剝開吃掉,據說也是辟邪之用,。
此外,,還有曬“百日姜”、打午時水,、送災難、喝午時茶等風俗,。人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視,,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讓這些傳統(tǒng)民俗得以延續(xù)下來,,將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過得多姿多彩,別具意義,。
原標題:香港端午節(jié)里看民俗:“放紙龍”,、龍舟競渡、游龍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