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間,,以部隊孩子為主的“大院派”和安林所屬的“社會派”經(jīng)常在一起茬架,,一點小事兒都能茬一架,搶衣服、搶漂亮姑娘,、滑冰滑得不好都可能挨揍,,北京人叫“拔份兒”,。嚴重了板兒磚拍在腦袋上,,手一捂,一手血,。
當時的警察騎自行車巡邏,,打架的年輕人看見有巡邏的,蹬上車子就跑,,警察追都追不上,。
冬天一到,年輕人聚在什剎海冰場溜冰,,大院派孩子穿將校呢大衣,、小冰靴,安林他們穿大棉鞋,,冰刀拿鞋帶綁腳底下,。兩派一茬架,社會派孩子冰刀一解就是武器,,大院孩子還得脫鞋,。
安林個子高,敦實,,自稱打架沒吃過虧,,現(xiàn)在講起那段日子,他一邊笑一邊擺手,,“真是胡來,。”
前兩年電影《老炮兒》在后海附近取景,,安林跟人開玩笑說,,“這電影我演合適啊,跟我們年輕時候一樣,?!?/p>
但是他懷念那時候的北京城。一幫小伙子沒事兒騎車滿四九城轉(zhuǎn),?!艾F(xiàn)在的二環(huán)路當時就是城墻,,該哪個城門哪個城門,漂亮,!”
一出二環(huán),,他們把二六自行車的座位拔老高,在麥田和村莊里使勁蹬,,“真自由??!”安林當時就想,,“以后我要當郵遞員,騎大自行車,?!?/p>
“京城第一車”
1972年,安林受父親影響,,當起了木匠,。80年代初,娶妻生子,,后來母親得上食道癌,,一個月72塊錢的工資捉襟見肘。
當時工作的廠子在劉家窯,,下午下班安林推著車往家走,,見到飯店就進去問人家刨菜墩嗎,“一次掙個十塊二十的,,有的不愿給錢管頓飯也行,。”一般到家就夜里11點了,。
后來聽人說蹬三輪掙錢,,他花140塊錢買了輛舊三輪,重噴遍漆跟新的一樣,。1982年夏天,,安林第一天出車,穿一身干干凈凈的衣服,,車擦得锃亮,,往西單商場門口一擺,很快就上來倆客人,,第一趟掙了15塊錢,。
那一天他出車12個小時,掙了75塊錢,,頂一個月工資,,街坊管他叫“七張半”,。
一看這生意能做,安林把工作辭了,。后來才知道,,他趕上了好時候,1981年,,北京市決定,,在城區(qū)有限制地恢復人力客運三輪車運輸,解決市民出行的問題,。
沒當成郵遞員,,蹬上了三輪車,同樣走街串巷,,也算實現(xiàn)了理想,。
安林常說,蹬車這活是正經(jīng)人的營生,,又饞又懶的人干不了,。三十年前,北京的冬天比現(xiàn)在冷,,早上六點鐘,,他就出車,從天安門拉看完升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