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漁民村,,私搭亂建蓋滿了“握手”樓,、“親嘴”樓。新京報記者浦峰翻拍自漁民村村史博物館
2018年3月15日,現(xiàn)在的漁民村和背后的深圳,。新京報記者浦峰攝
漁民們當年的斗笠和漁網(wǎng)。
原標題:漁村一小步改革一大步
新京報記者 浦峰攝
62歲的漁民村村民鄧錦輝一生中搬過四次家,。
從出生的水草寮棚搬進土墻瓦房,,改革開放后全村統(tǒng)一搬進小洋樓,再經(jīng)歷城中村改造,、搬進現(xiàn)代化高層住宅,,光這搬家的事兒就能足足講上一天,“真的很折騰,!”這位已過耳順之年的老漁民操著一口“粵普”回憶著。
漁民村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面積僅為0.25平方公里,,與香港一水之隔。漁村人本是寄寓漁船,、飄零水面,、生活困苦的“水流柴”,,改革開放后,,中央決定在深圳設(shè)置經(jīng)濟特區(qū),短短一年多時間,,漁民村就從一個貧窮小漁村,,成為新中國第一個萬元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