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北京一些“限競房”為啥要轉成共有產權房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就限房價項目的銷售管理辦法公開征求社會意見,。意見要求限房價項目的銷售限價與周邊市場價格評估價作出對比,,價差比低于15%時,項目將由開發(fā)商直接作為商品房銷售,;價差比不低于15%時,,將收購轉化為共有產權住房。此舉是在北京樓市的“限改共”傳言發(fā)酵了近兩個月后,,官方給出的“實錘”,。
2016年,,為了治理樓市“高燒”不退,北京出臺了“9·30新政”,?!跋薹績r,、控地價”方式競得土地的開發(fā)建設項目應運而生,。由于土地出讓時就被“鎖定”房價,其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這讓限房價樓盤一經出現就備受期待,。
一年多來,北京大批宅地以此規(guī)則成交,,首批項目也即將入市,。“限競房”從土地出讓時就提前鎖定了住房的上市銷售價格,,防止開發(fā)企業(yè)炒作地價與房價,。為何還要再做變化與調整?
業(yè)內人士透露,,這主要源于限房價項目的銷售情況與設想不同,,在實際銷售市場上,該類房屋的均價低于周邊的二手房價格,,形成了倒掛,。特別是在房價高企的二環(huán)、三環(huán)內,,相比于售價十二三萬的項目,,均價七八萬的限房價項目,被認為是高性價比產品,,不少人通過各種手段爭取購房名額,。
由于銷售限價是土地出讓時敲定的,而評估價是接近銷售時的市場價,,因此銷售限價與評估價的比值越低,,就意味著樓盤的漲幅大、牟利空間大,。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其中很多購房人都是本著“買到即賺到”的動機參與的,導致了真正自住的剛需家庭最終能購買到的概率大大降低,。除此之外,,部分樓盤也變相加價,在購房款之外再加一筆高昂的排號費,。一些開發(fā)商更是借政策紅利獲利,,導致購房者利益受損,。
共有產權房,,讓“北漂”成為“新北京人” 1月11日,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鐵碧桂園共有產權住房申購結束,。自2017年12月28日開啟申購以來,,該項目最終約5萬戶家庭確認申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