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的合資上汽最近挨了不少罵,,因為它和印度最大的鋼鐵生產(chǎn)商(JSW)成立了合資公司,,在印度生產(chǎn)、銷售MG名爵的車,。于是很多人就說了,上汽這是要作死啊,,小米和比亞迪的教訓(xùn)還不夠嗎,?還敢去印度?
其實恰恰相反,,上汽成立合資公司是在找退路,。上汽在2017年就進去了,這兩年的表現(xiàn)相當(dāng)不錯,,去年在印度還賣了6.2萬輛車,,電車都干到第二了,。由于上汽這兩年太順了,去年就有傳聞印度要狠收拾它,,這才成立了合資公司,,然后賣給對方51%的股份,把前期的投入全拿回來,,據(jù)說還保留著公司的控制權(quán),。上汽當(dāng)年進入印度,也算是被自己的好基友通用給坑了,。當(dāng)年通用在印度實在活不下去了,,想快速脫身,于是在2017年把一個工廠賣給了上汽,。不過上汽也不算太冤,,它當(dāng)年接鍋也是因為看好印度市場??赡艽蠹也恢?,印度的汽車產(chǎn)業(yè)這兩年發(fā)展得相當(dāng)猛,已經(jīng)成了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僅次于中美,。而且賣車的凈利潤能達到10%,是所有新興國家里最高的,,一般在別的國家只有5%,,所以像
特斯拉
和國內(nèi)的很多車企,都想去印度建廠,。
可神奇的是,,雖然市場紅火,但像豐田,、通用,、福特等十幾家跨國巨頭,絕大多數(shù)在印度都混得很慘,,一個個哭爹喊娘的,,印度市場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那印度能否成為下一個汽車強國,,中國車企在印度還有機會嗎,?我看都夠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魔幻的印度汽車市場,。大國小車印度的汽車行業(yè),可以用兩句話來形容:無小車不印度,,非大國毋寧死,。
先說第一句,,小車,這是外國車企在印度混最大的坑,。在印度,,微型和小型車是銷售的絕對主力,過去占乘用車銷量的9成以上,,緊湊級的都少見,,只是這兩年才多了一點。
那是印度人天賦異稟,,專門喜歡開罐頭嗎,?絕不是,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家公司,,那就是馬魯?shù)佟從?。這家車企非常重要,因為它奠定了印度近50年的汽車發(fā)展路線——發(fā)展小車,。馬魯?shù)俚膭?chuàng)始人,,是印度國父尼赫魯?shù)挠H外孫,英迪拉·甘地的小兒子桑賈伊,。
這哥們是個汽車狂,,曾在英國
勞斯萊斯
的工廠當(dāng)過3年學(xué)徒。所以1968年回國之后,,他就攛掇自己的總理媽媽大力發(fā)展汽車產(chǎn)業(yè),,說我要生產(chǎn)印度老百姓都買得起的小車。桑賈伊是英迪拉的命根子,,一直當(dāng)接班人培養(yǎng),,如果不出意外,他一定會成為印度總理,。所以英迪拉一聽,,當(dāng)即用友情價給兒子批了塊地,在1971年成立了馬魯?shù)倨?。無奈印度底子太差,,折騰了好幾年也沒產(chǎn)幾輛車。桑賈伊只能找大眾等車企合作,,但還沒談妥這哥們就出了意外,,在1980年6月開飛機時見了濕婆。英迪拉悲痛欲絕,,但為了能讓兒子閉上眼,,她決定繼續(xù)兒子的事業(yè),當(dāng)務(wù)之急就是找個外國車企談合作。英迪拉覺得日本的鈴木是專門生產(chǎn)小車的,,和印度對脾氣,,于是讓它和馬魯?shù)俸腺Y,在1982年共同成立了馬魯?shù)佟從?。為了表示誠意,,印度一咬牙給了鈴木三成股份。1983年新車下線之后,,英迪拉親手交付了第一輛車,,也算是替兒子還愿了。
關(guān)系到位,,再加貨也硬,,于是馬魯?shù)佟從疽幌伦泳突鹆耍诤荛L一段時間,,馬魯?shù)僖恢闭紦?jù)著印度8成的市場份額,,直到今天還占著4成,印度每年的10大暢銷車型里,,它一家就占五六個,,是印度乘用車的絕對霸主,基本都是小車,,從此小排量汽車就成了印度市場的主力,。
當(dāng)時印度人喜歡小車主要是沒錢,但90年代之后,,印度對小車的偏愛就是政府的問題了,。進入90年代之后,印度的經(jīng)濟情況不斷惡化,,只能借外債過日子,。于是印度決定摸著兔子過河搞改革開放,在1993年開放了汽車市場,,允許外資進入印度建廠,。由于大眾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外國車企都覺得印度那就是第二個中國,,誰不去就是傻,,于是通用、豐田,、現(xiàn)代,、日產(chǎn)
等9大車企全進去了,都是合資的模式,。印度這次下了血本,,本土與外資的持股比例定為五五開,,和中國差不多,2000年之后干脆取消了持股限制,,外企可以成立獨資公司,,進口配額等限制也陸續(xù)拿掉。有人可能會說了,,這還是印度嗎,怎么比中國都大方,?那不能,,“大方”在印度人眼里和“傻”是一個意思。印度政府之所以敢這么干,,是因為留了個后手,。
這個后手就是車型歧視。
印度政府認為,,印度人民最需要的是小車,,“大車”都是奢侈品,誰敢買就往死里加稅,。在印度,,只要是發(fā)動機排量在1.2L以下,那只征29%的稅(商品服務(wù)稅+補償稅),,膽敢超過4米,,直接干到43%,膽敢超過1.2L,,直接干到50%,。
數(shù)據(jù)來源:印度財政部像
朗逸、軒逸這些在中國大賣的緊湊級車,,如果放在印度,,那都大的沒邊了。因為收入有限,,印度車主對價格極其敏感,,你這么征稅誰還敢買?這就是逼著人家買小車,。這樣一來,,那些造“大車”的廠商就非常酸爽了,最爽的肯定是美系,,比如通用,,不管是歐寶系還是雪佛蘭系,因為沒有價格和成本優(yōu)勢,,一直火不起來,。比如2009年,,印度通用一共賣了7萬輛車,不到馬魯?shù)佟從镜氖种?。福特也是半死不活的,,所以這兩家在2017年后陸續(xù)退出了印度市場。最搞笑的是哈雷,,一個做摩托車的,,就因為排量超過1.2L,在印度死活賣不動,,無奈在2020年也跟著兩個大哥去了,。就連日系也玩不轉(zhuǎn),比如老大豐田,,它的緊湊級車比如卡羅拉,,在印度那是嚴重超標(biāo)。所以豐田在印度的市場占有率一直在5%徘徊,,這讓豐田非常痛苦,。豐田也是被逼瘋了,去年豐田印度的負責(zé)人 (Vikram Gulati)還給莫迪寫了封信,,說燃油車我們就不爭了,,混動你也收43%的稅,能不能降到21%放我們一條生路,。莫迪根本不搭理他,,這人也是傻得可愛,印度這么做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保護本土市場,。印度的本土車企,比如馬魯?shù)?、塔塔,,都主打小車,比如上個月的銷冠——塔塔的Punch,。
塔塔Punch長是3.83米,,發(fā)動機排量是1199cc,那是1cc都不帶多的,。還有一大批用散件拼成的民間小車,,連牌子都沒有。要是全放開了,,大家都買你們的大車,,那我的小車怎么辦?
你說這些汽車強國,,有幾個擅長造這種買菜車的,?開發(fā)印度特供款吧,,又怕銷量不行回不了本,這就起到了保護市場的作用,。所以印度人不是不想開大的,,如今很多人也有錢了,但就是因為市場保護,,只能選小車,。唯獨一個例外,那就是現(xiàn)代?,F(xiàn)代和其他廠商不一樣,,一上來就推A0級小車,比如1998年的Santro ,。而且它的思路是,價格上我肯定干不過馬魯?shù)?,那就在配置和舒適度上比它高一點,,所以一推出就火了,在 i 20等爆款的加持之下,,再加上印度對韓國的蜜汁喜愛,,現(xiàn)代一直占著印度17%左右的市場份額,是印度第二大汽車制造商,,僅次于馬魯?shù)?,去年在印度的銷量還破了60萬大關(guān)。但了解印度的人都知道,,在印度賺錢是原罪,,所以現(xiàn)代經(jīng)常被印度政府收拾。比如2015年,,14家車企因不正當(dāng)競爭被罰,,現(xiàn)代被罰的最慘,一共交了6600萬美元,,就因為只給自家的4S店提供零配件,,沒給其他修理廠。2017年,,現(xiàn)代又被罰了1360萬美元,,原因是打折太狠了。而正因為市場保護的存在,,想要在印度站住腳是非常難的,,掙錢的大多都是本土企業(yè)。再說第二點,,非大國,,毋寧死,。汽車強國夢印度雖然保護本土市場,但它的野心一直很大,,一心想把汽車產(chǎn)業(yè)做大,,幫助印度成為全球一霸,所以印度從90年代就開始扶持汽車產(chǎn)業(yè),。但因為當(dāng)時印度3大車企比如馬魯?shù)?、TATA和馬恒達,在溫室里呆久了,,導(dǎo)致其技術(shù)落后,,只在本土有競爭力,一旦出了國就如同進了狼窩,,肯定活不了,。所以印度一開始的思路是借雞下蛋。1997年,,印度眼瞅著各大車企的廠子建得差不多了,,直接下了個文,要求他們在正式投產(chǎn)的第三年,,就必須開始出口整車和零配件,,少掙盧比,多掙美刀,。幾大車企一看全瘋了,,我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還兩說,進口的組裝件你還要收一大筆關(guān)稅,,哪有成本優(yōu)勢,?于是都強烈反對,說不改我們就撤,,反正都是個死,。印度一看沒辦法,最后取消了,。一看整車不行,,印度又來了一個曲線救國,那就是發(fā)展零配件,,先讓印度成為汽車零配件大國,,慢慢積累技術(shù),然后再發(fā)展自己的汽車品牌,。于是印度把汽車零部件的進口關(guān)稅,,從2007年的7.5%,逐漸提升到15%—35%,。這招非常奏效,,因為印度市場對價格極度敏感,,抬高進口成本之后,各大外國車企不得不用本土的零部件,,盡管質(zhì)量可能差一點,。有些實在受不了了,就在印度投資建廠自己生產(chǎn),。在這個政策下,,2020年印度的汽車平均國產(chǎn)化率已經(jīng)突破70%,就連寶馬這種高端品牌也超過了50%,。印度政府還嫌不夠,,2020年,印度的道路運輸和公路部部長(Nitin Gadkari)就放話,,說如果你們這些洋車不把國產(chǎn)化率提高到100%,,那我們還要加關(guān)稅,加到你們服為止,。各大車企一聽,,只能加大投資力度,所以這兩年印度汽車零部件的銷售增長率高達20%以上,,遠超整車的表現(xiàn),2023年已經(jīng)接近5000億人民幣了,,占GDP的2.3%,,有希望成為支柱型產(chǎn)業(yè),印度做個汽車零配件大國不是夢,。不過新能源汽車的出現(xiàn),,讓印度緊張了起來。不情愿的開放早在2011印度就想發(fā)展電動車,,還出臺了補貼政策,。原因很簡單,印度非常缺油,,而且油價很高,。另外印度的空氣污染非常嚴重,新德里是全球空氣質(zhì)量最差的首都,,差到什么程度呢,?2019年11月3日,新德里的PM2.5和PM10同時達到了999,,這不是巧合,,因為他們的儀器最大只能測到這個數(shù),是字面意義上的“爆表”,。
可印度政府沒什么思路,,直到莫迪上臺,。2016年之后,電車發(fā)展開始提速,,中國和歐洲也相繼出臺了扶持政策,。莫迪一看,覺得印度是大國,,這種大事必須跑在前頭,,于是印度政府在2017年宣布,到了2030年要實現(xiàn)新車的100%電動化,,也就是消滅油車,。印度政府經(jīng)常說一些用力過猛的話,國內(nèi)的人都不信,,結(jié)果引發(fā)了國內(nèi)批評,,于是在2018就了改口,說那就降到30%吧,。為了找靈感,,莫迪在2018年9月專門開了個峰會,把豐田,、現(xiàn)代,、鈴木等幾大公司的頭,還有各國的官員都叫去了,,共同探討印度電動車的發(fā)展路徑,。莫迪表示政府將集中所有力量發(fā)展電動車,這就是國策,,希望大家提供一下思路,。各大廠商一看,都非常興奮,,說什么的都有,,反正都蠢蠢欲動。其實印度的電動化基礎(chǔ)非常薄弱,,當(dāng)時唯一在售的電動車是馬恒達的e2o,,最高時速85公里,最高續(xù)航110公里,。這種車在中國有一個專門的分級,,深受中老年司機的喜愛,是很多小縣城的拳頭工業(yè)產(chǎn)品,。
e2o plus所以印度想發(fā)展電動車非常困難,,只能先把三蹦子,也就是突突車電氣化了。但是各大廠商不這么看,,都被印度龐大的市場饞得不行,。2017年的時候特斯拉就想進去,計劃先用整車進口的方式探路,。無奈印度的關(guān)稅極高,,對Model 3這種超過4萬美元的車一律征收100%的關(guān)稅,根本沒法賣,,所以馬斯克一直和印度拉扯,,希望莫迪把關(guān)稅降到40%。印度政府折騰了三四年,,發(fā)現(xiàn)靠本土企業(yè)確實不行,,于是還想用老辦法,把外國車企先勾引進來,,然后逼著他們提高零部件的國產(chǎn)化率,。于是今年3月印度政府下文,說我可以把關(guān)稅降到15%,,但只針對3.5萬美元以上的電車,,給你們一家一年8000輛的進口指標(biāo),但前提是必須來我這投資建廠,,最少投5億美元,,5年后的國產(chǎn)化率要提高到50%。對3.5萬美元以上車型減稅,,說白了還是想保護國內(nèi)的小車,,不過這已經(jīng)算是妥協(xié)了,因為這幾年TATA等車企一直對政府施壓,,說一分錢關(guān)稅也不能降。但即使這樣,,這個條件也夠誘人的,,別說特斯拉,就連越南的新能源車企(Vinfast)都準(zhǔn)備進去了,。那印度扶持電動車,,中國企業(yè)有沒有機會呢?很困難,,因為印度對中國的敵視已經(jīng)到了瘋魔的程度,。狙擊中國車企2020年之前,印度雖然經(jīng)常收拾外企,,但還算一視同仁,,并沒有太大的國別歧視,誰賺多了就罰誰,。但2020年6月中印爆發(fā)邊境沖突之后,,印度對中國的態(tài)度急轉(zhuǎn)直下,,從那以后就開始頻繁折騰中國公司。就單說汽車圈吧,。2017年通用撤離印度時,,把一個廠賣給了上汽,那時候一切順利,,新工廠2019年就投產(chǎn)了,。但通用還有一個廠,準(zhǔn)備賣給長城,,雙方在2020年1月就簽了合同,。結(jié)果沖突之后,印度政府直接暫停了這筆交易,,延期了2年依然不批,,最后到底是攪黃了,通用這個廠到現(xiàn)在也沒人接,。再說比亞迪,。根據(jù)路透社的披露,2023年比亞迪想花10億美元去印度建廠,,連合作伙伴都找好了,,比亞迪的印度籍高管還公開宣稱,要拿下印度40%的電車市場,,你看這Flag立的,,我都懷疑這哥們是個內(nèi)奸。印度政府一聽,,立馬以國家安全為由,,斃了比亞迪的申請。一個月不到,,印度政府就以逃稅為名,,罰了比亞迪大約6300萬人民幣。這事能把人氣炸了肺,,2022年比亞迪通過進口組裝(CKD)的方式,,在印度賣了1960輛車。按照印度的稅法,,進口組裝的零部件只收15%-35%的關(guān)稅,。結(jié)果三哥把臉一變,說你比亞迪不符合要求,,必須按整車的進口關(guān)稅來交,,也就是70%-100%,反正怎么收都是它說了算。所以比亞迪才是真正的作死,,印度對中國都這樣了,,它還敢往里進,被罰是一點也不冤,,估計是在國內(nèi)一聲聲的“卷王”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其實比亞迪和長城應(yīng)該感謝印度的不殺之恩,,因為如果把你們放進來,,那就是不是罰6000萬的事了,弄不好連廠子都沒了,。所以印度今后不可能再讓中國車企進來,,那就剩下了上汽這條漏網(wǎng)之魚了,所以我才說上汽合資賣股份是為了找后路,。所以印度這塊蛋糕,,中國車企是很難分到的,但如果是這樣的話,,肯定會拖累印度電車的發(fā)展,,畢竟中國掌控著全球電動車的產(chǎn)業(yè)鏈。那印度會成為下一個汽車強國嗎,?很難,,因為開放30多年了,印度依然在想辦法保護國內(nèi)的車企,,但只有在充分競爭的前提下,,本土車企才能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巨頭,。
2002年之前,,咱們和印度有點像,在入世談判中最艱難的部分就是汽車,,就是怕放開后被抄了,,所以集中一切資源,力保一汽,、上汽這幾個大車企,同時限制民間資本搞汽車,,這才有了李書福在99年喊出的那句悲壯的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事實證明,把外國車企放進來之后,,雖然經(jīng)歷了一定的沖擊,,但也誕生了吉利、奇瑞、比亞迪等優(yōu)質(zhì)車企,。不光是電車,,燃油車的品質(zhì)也上來了,中國去年出口了500萬輛車,,75%是油車,,上汽、奇瑞,、長安的燃油車,,在海外的銷量都在節(jié)節(jié)攀升。這就是為什么當(dāng)年要把特斯拉放進來,,就是要引入競爭,,激發(fā)市場活力。日韓這些汽車強國都是這樣,,國內(nèi)市場小,,就在政府的扶持之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所以想要成為汽車強國,,國家的政策扶持和市場競爭,兩者缺一不可,,可印度只做到了第一點,。印度是個14億人口的大國,他們就沒有李書福嗎,?肯定有,,但在保護國內(nèi)小車的同時,也斷了這些破局者的念想,,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又怎么在主流車型上和全球巨頭們競爭呢?不只是汽車,,印度的各行各業(yè)都這樣,,表面上是開放了,可明里暗里都有各種限制,,努力保護本土企業(yè)不受外部沖擊,,所以能打的就非常少,這嚴重制約了印度的發(fā)展速度,。這就是為什么同樣都在90年代初對外資開放,,印度卻被中國快速拉開身位的關(guān)鍵原因之一。而印度之所以敢長期折騰跨國企業(yè),,是因為它看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資本看起來強大,,但它只是市場的附庸和奴隸,為了利潤,,資本甘愿承受巨大的風(fēng)險,,甚至被罰了巨款之后,你印度只要能給我剩一口,,那我依然可以賴著不走,,甚至還想擴大投資。所以市場的掌控者,,才是真正的霸主,,可印度很大程度上浪費了這個巨大的優(yōu)勢。其實印度這樣也挺好,,如果哪天印度像中國一樣放開了市場,,也不再折騰外國企業(yè),再加上國內(nèi)的扶持政策,,那才值得警惕,,因為短期內(nèi)咱們是能賺到錢,可實際上卻在為自己培養(yǎng)一個強大的對手,。另外,,盡管已經(jīng)有了各種血淋淋的教訓(xùn),大概率還會有國內(nèi)的企業(yè)想去印度碰碰運氣,,不信咱走著瞧,。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財務(wù)報告,,顯示其營收為213.0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9%,,創(chuàng)下201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2024-04-26 12:45:58特斯拉終于活成了“中國車企”的樣子:降價、內(nèi)卷,、解約應(yīng)屆畢業(yè)生2024年首個A級車展——2024(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將于4月25日至5月4日在京舉辦,會場設(shè)于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及(朝陽館),。本次車展以“新時代 新汽車”為主題
2024-04-24 22:25:49北京車展闊別四年后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