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又掀了智駕的桌,。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地位日益穩(wěn)固,,對造車友商和汽車零部件企業(yè)產生了深遠影響,。2月10日,,比亞迪宣布全系車型將搭載高階智駕系統(tǒng),,此舉將高階智駕的主戰(zhàn)場從20萬元級別降至10萬元級別,。王傳福表示,,高階智駕將成為未來的標配,。這一舉措讓一些依賴高階智駕技術的車企措手不及,,余承東和魏建軍也迅速表達了對高階智駕的看法,。
據(jù)了解,比亞迪天神之眼B和天神之眼C的智駕硬件成本分別在5500元至7000元和3500元左右,。比亞迪憑借規(guī)模效應和成本控制能力,,不斷刷新價格戰(zhàn)的底線。對于供應商而言,,這既是機會也是挑戰(zhàn),,他們需要承受來自比亞迪的價格壓力。例如,,在2024年下半年的招標中,,一家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因報價過高而被淘汰。
盡管供應商對比亞迪的壓價不滿,,但依然希望與比亞迪合作,,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的價格競標,。業(yè)內人士指出,王傳福此前曾質疑智駕技術,,但現(xiàn)在比亞迪全系車型都配備了高階智駕系統(tǒng),,顯示出其激進的作風。
2023年3月底,,王傳福在投資者溝通會上表示無人駕駛是“扯淡”,。然而不到兩個月,比亞迪內部就開始調整智駕團隊,。2023年5月,,智能駕駛開發(fā)部被分拆整合,負責人離職,,大部分員工被分流至其他部門,。韓冰成為新的智能駕駛研發(fā)負責人,并籌備了智能駕駛芯片設計團隊,。同年9月,,比亞迪引入原高合汽車智能駕駛總監(jiān)許凌云擔任自研感知小組負責人。
2024年1月,,王傳福在“夢想日”上公開強調智能駕駛時代已經到來,。隨后,比亞迪成立了專注于高階智駕和低階智駕方案的研發(fā)部門,。為了更好地落地智駕技術,,2024年10月,比亞迪成立了前瞻部門,,主攻端到端技術的落地,。自研智駕團隊迅速擴充,半年內從近千人增加到五千多人,。
過去,,比亞迪的智駕系統(tǒng)主要基于規(guī)則的算法,限制了其在復雜場景下的表現(xiàn),。如今,,比亞迪正轉向更流暢的端到端大模型架構。由于市場反饋不佳,,比亞迪不得不補足這一短板,。確定智駕路線后,,如何在全系車型中普及高階智駕且不加價,,成為比亞迪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
2024年,,比亞迪對攝像頭芯片模組業(yè)務進行了第一輪招標,,結果出乎意料,,大多數(shù)制造商被淘汰,僅留下中科慧眼,。比亞迪的成本控制要求極高,,公布的底價接近成本線,稍有不慎就會虧損,。中科慧眼最終獲得了比亞迪分配的一部分份額,,其余部分由比亞迪第六事業(yè)部承擔。
為了降低成本,,比亞迪還加強了供應鏈整合,,尤其是在芯片采購方面。2024年8月,,王傳福親自與索尼談判,,最終達成了供貨協(xié)議。比亞迪預計2025年將上車500萬輛整車,,進一步增加了芯片需求量,。
為了掌握供應鏈的話語權,比亞迪逐步采用全資子公司弗迪自研替代部分供應商產品,。2024年11月,,比亞迪宣布投入1000億元用于智能化技術研發(fā)。除了高度整合供應鏈體系,,比亞迪還通過控制高階智駕的上車車型來降低成本,。
目前,售價6.98萬元的海鷗305KM活力版以及第二代秦PLUS DM-i,、海豹05 DM-i的低配車型不配備高階智駕,。王傳福認為,未來2到3年內,,高階智駕將成為像安全帶,、安全氣囊一樣必不可少的配置。然而,,高昂的成本仍是普及的最大障礙,。
據(jù)供應商核算,比亞迪的智駕成本初步控制在1萬元左右,。隨著量產車的增加,,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比亞迪希望通過更大規(guī)模的銷量增長或進一步壓縮供應鏈來攤薄成本,。否則,,其毛利率和凈利率可能會下滑。
招商證券在其研報中表示,,比亞迪在10-20萬區(qū)間推出的智駕功能技術門檻較低,,競爭對手很快會跟進,。真正技術挑戰(zhàn)在于城市NOA,比亞迪在這一領域仍需提升,。2024年,,比亞迪智駕總負責人楊冬生表示,技術上限很快會被追平,,關鍵在于工程化能力和數(shù)據(jù)積累,。
2024年,比亞迪計劃全年至少有275萬輛新車實現(xiàn)高速NOA及以上智駕技術,,打造中國最大的車云數(shù)據(jù)庫,。競爭者們也在加緊布局,如吉利和長安汽車紛紛推出低價位智駕車型,。智駕平權的競爭愈發(fā)激烈,,比亞迪必須補齊短板,加快智駕技術的落地,。
高階智駕汽車的價格門檻再次降低,。近日,比亞迪宣布其“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tǒng)將覆蓋旗下21款車型,,全系車型都將搭載該系統(tǒng),,其中價格最低的海鷗智駕版售價僅為7.88萬元
2025-02-16 19:37:45比亞迪把智駕價格打下來誰最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