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警方披露了幾起未成年人玩手機游戲時不慎遭遇詐騙的典型案例。
前段時間,,家住北京的小學生晨晨在游戲中遇到了一名聲稱可以免費送他游戲皮膚的隊友,。晨晨非常開心,按照對方要求在社交軟件上添加了這名隊友為好友,。加了QQ后,,騙子通過語音通話察覺出晨晨是未成年人,隨即嚴厲指責晨晨因未成年身份導致其公司賬戶被凍結(jié),,并威脅要報警讓警察抓晨晨,,還要告訴他的老師和家長。突如其來的指控和恐嚇讓晨晨十分慌張,,連忙懇求對方不要驚動老師和家長,,詢問解決辦法。對方順勢提出讓晨晨用家長的手機操作解凍,。在對方的指導下,,晨晨拿到了姥姥的手機并輸入支付密碼,姥姥賬戶里的錢開始一筆筆被轉(zhuǎn)出,。當頻繁轉(zhuǎn)賬觸發(fā)系統(tǒng)限制時,,騙子又讓晨晨購買電子商戶充值卡,并發(fā)來購買鏈接,,謊稱操作后錢款會全部返還,。最終,晨晨在短時間內(nèi)損失了姥姥賬戶里的八萬余元,。
另一位未成年人光光也落入了類似陷阱,。他在玩游戲時,,一個陌生人表示愿高價購買他的游戲賬號。光光同意后按指示將賬號信息掛到某二手平臺,,但并未收到錢,。在“客服”的指導下,光光登錄了家長的手機銀行App,。騙子通過屏幕共享實時窺探到光光輸入的銀行賬號,、密碼等關(guān)鍵信息,并誘導他將家長名下多張銀行卡的錢集中到一張卡上,。最后一步,,當銀行發(fā)送驗證碼到手機時,騙子通過屏幕共享看到驗證碼,,異地登錄手機銀行,輕松轉(zhuǎn)走了卡內(nèi)資金,。
“媽媽,我想玩手機,!”這句話幾乎成了現(xiàn)代家庭里孩子的高頻需求
2025-04-20 14:28:33我真的不能停止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