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小時》記者王小丫:改革不徹底造成的。
吳敬璉:所以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是進一步推進改革,更進一步消除體制的遺產,,使得市場更加成熟起來,,這是一種意見,還有另外一種意見,,是所謂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市場化的改革方向造成的。
《經濟半小時》記者王小丫:是因為市場化帶來的弊病,。
吳敬璉:帶來的弊病,,腐敗,以至后來說看病難,,看病貴,,什么買不起房子還有等等問題吧,都是因為市場化,,甚至形成了一種好像占優(yōu)勢的理論,。它就造成一種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要加強政府對于市場,,對于社會的管控,。那么實際上呢,這是不對的,,因為你越加強市場的管控,,這些毛病就會越嚴重,那么有兩個問題就表現(xiàn)的最突出,。
《經濟半小時》記者王小丫:哪兩個問題,?
吳敬璉: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增長方式粗放,粗放的增長方式轉不過來,。本世紀初開始吧,,因為城市化加速了,所以這個各級政府手里就拿到了一個很大的資源土地,。有了土地財政,,就是用政府投資來搞形象工程,搞政績工程,,特別是要投資在那些資本密集型的,,所謂重化工業(yè)上,。所以這個更加粗放了,以至于到了現(xiàn)在,,粗放的經濟發(fā)展方式所造成的問題變得非常的嚴重,。
《經濟半小時》記者王小丫:就是說有很多的后遺癥?
吳敬璉:這個后遺癥非常嚴重,,你比如說那跟我們切身的利益最密切的,,我們這生存的基本的條件,三個基本條件,,土,、水、空氣,,現(xiàn)在都因為這個粗放的發(fā)展方式,,變得不適于生存了,另外一個事情就是腐敗,,因為它的制度基礎越來越大,,所以它就變得非常猖獗,引起了官民關系緊張,,群眾對政府不信任,,很多一系列的。
《經濟半小時》記者王小丫:很多矛盾,。
吳敬璉:社會政治問題,。所以就像習總書記在解釋三中全會決議時候說的,或者十八大就提了,,就是這個核心問題在哪里,,核心問題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習總書記在解釋三中全會決定的起草過程時候說,,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它的關鍵點在什么地方,?關鍵就是到底在資源配置中政府起決定作用還是市場起決定作用,那么我說三中全會這個提法,,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它最大的意義就是非常明確地回答了爭論了將近十年這個問題。
《經濟半小時》記者王小丫:也就是剛才像您說的,這個起決定作用是指明了中國要往哪里去,,這個方向如果您用一句話來概括會怎么說?
吳敬璉:就是決定了中國的未來,。
《經濟半小時》記者王小丫:決定了中國的未來,。
吳敬璉:如果不能夠把這種要走回頭路的逆流擋住,,那么所有這些問題都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就在市場與政府關系的這場論戰(zhàn)持續(xù)的十年中,中國經濟經歷了黃金的發(fā)展期,。21世紀的頭一個十年,,是中國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十年,,是中國GDP翻了近兩番的十年,,也是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的十年,。
正是依靠市場化改革,,中國贏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增長,然而,,高增長的成績單似乎讓人們淡忘了改革的出發(fā)點:市場的競爭機制和核心地位沒有得到有力的法制保證,,行政干預和壟斷頻繁地超越市場,,甚至代替市場,。
2011年,湖南邵東縣成立新的電鍍中心,,32家渴望轉型升級的民營企業(yè)卻被排擠在門外,;2013年,,雙匯以具有優(yōu)勢的價格進入江西弋陽縣的鮮肉市場,,卻遭到一紙政府文件的打壓,;十余年間,中國民營石油企業(yè)紛紛遭遇到了不公平待遇,,其中許多倒閉關門,,被拒于石油市場的門外,;行政審批、行政干預,、資源壟斷,讓民間企業(yè)苦苦徘徊和尋找,,更讓市場的效率低下,,缺乏競爭、缺乏增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