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平:
不是這樣簡單的,。四個部門聯(lián)手,,也只能管培訓機構。
我們應該看到,,一方面資本在教育領域快速聚集,,推波助瀾,;另一方面,校外培訓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這其中有名校利益在作祟,。
其實,教育部門如果動真格,,敢于“刮骨療傷”,,排除一些利益干擾,進而查處一批學校,,哪怕只有它一個部門管理,,也可以管得好的。
其實,,整個教育生態(tài)的“源頭治理”,,源頭還是在學校。要扭轉公辦學校的價值觀,,不能明面上不擇校,,實際上偷偷摸摸選拔學生。
只要嚴守明規(guī)則,,槍打出頭鳥,,就不會出現(xiàn)“管不住”的情況。
4
課外培訓加劇教育不公
趙琬微:
我覺得,,學校也受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即便管住學校,似乎也攔不住家長那一顆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心,。
“減負”不能真正推進的原因,,恐怕還是高考這根指揮棒。
雖然高考改革在推進,,但是“一考定終身”始終沒有改變,。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如果自家孩子搞素質教育,,而其他人沒有改變,,那未來自家孩子肯定會吃虧。
楊東平:
我不認為高考改革是導致義務教育擇校熱的原因,,因為高考指揮棒指導高中生,,而不是說高考的壓力直接傳導到初中生和小學生。要就事論事,,不要一概而論,。
“小學、小升初、中考”這三段是義務教育階段,,高考是一個競爭性的教育階段,。同為儒家文化圈,在日本,、韓國,,高考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但中小學的素質教育還是有保障的,。
回想一下,,我們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小學生沒有擇校競爭,。即便當時也有激烈的高考,,但高考壓力不會直接傳導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