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的郎立林在跟北京時間記者提起‘煤改電’以前的空氣時,,直接引用了一句俗語:“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叫‘刮風(fēng)是香爐,,下雨是墨盒子’,就是說刮風(fēng)的時候出去一身滿是灰,,等到下雨那煤就變成了墨水?,F(xiàn)在空氣好多了,衣服領(lǐng)子也不黑了,,過去領(lǐng)子出去就黑,,落塵都落這了?!?/p>
郎立林住的地方不大,,但整個冬天下來,也要用掉2000多塊蜂窩煤,。
“取暖烤火,、做飯燒開水,離不開,。我自己去拉,,一車400塊煤?!崩闪⒘指嬖V記者,,過去校場社區(qū)周圍有幾個煤場,近的有三五里地的距離,,用板車拉一次煤前前后后要一個多小時,,最后落得滿身大汗。而到了2008年之后,,隨著煤場陸續(xù)關(guān)停,,再用煤,要跑更遠的地方,。
80歲的胡尚仁1962年嫁到校場社區(qū),,在這里已經(jīng)住了55年,婆家是獨門獨院,,共9間房,。由于家里房間多,,胡尚仁家用的是一個三個火眼的大爐子,一到冬天,,取暖的煤就擺滿了北屋外的走廊,,400塊煤一車的蜂窩煤,至少要用掉9車,。
胡尚仁手指的走廊墻邊還存有當(dāng)年蜂窩煤留下的印記(潘琦攝)
“麻煩,。”一提起燒煤,,胡尚仁脫口而出這兩個字,。
“一個火眼4塊煤,燒完了就得換,,一天搬進去多少煤,,就得搬出去多少煤。有的煤不好,,碎在爐子里,,就得拿鉤子鉤爐灰,還有的剛夾出來就碎了,,掉到地上,,滿屋子土。要是爐子滅了,,還得拿煤球去換,,非常麻煩。爐子也愛滅,,今天不是你家滅了,,就是我家滅了?!焙腥收f,。
但麻煩并沒有換來更好的取暖效果。胡尚仁說,,每到晚上九點一封火,,屋子里就全涼了?!安环獾脑挷恍邪?,一會就著完了,夜里老得看著,,就是封火等到第二天一早起來,,還得看火還著不著?!昂腥式忉屨f,。
如今,,電采暖器每天晚上9點到早晨6點自動運行,和以前用煤的時候正相反,,晚上整個屋子都是暖的,。白天如果有太陽,屋里也不是很冷,,要是覺得冷了也可以多開一會,,用著比以前還舒心。
胡尚仁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來用煤的時候,,一個冬天要有八九千的花銷用在取暖上。而改成電取暖之后,,由于用的是谷電,,每年用在取暖上的電費只要七八千,而且還能夠報銷三四千,,等于比之前少花一半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