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黨成孝談《哈耶克論哈耶克》
一
1974年,當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哈耶克時,,頒獎詞對他在“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的稱贊只有寥寥數語,,相反,更多肯定則指向三十年代以后他“對經濟,、社會和制度現(xiàn)象之間相互關系的洞察性分析”。因出版《通往奴役之路》而在經濟學界名譽掃地的哈耶克就此重回公眾視野。這是戰(zhàn)后故事轉折的一個預示:布雷頓森林體系在1973年的徹底崩潰,,以及一個同時面臨通脹和失業(yè)的歐美世界,都使凱恩斯主義的藥方信譽掃地,。而哈耶克對完全市場作為自由社會必要基礎的辯護則在即將到來的,、席卷全球的改革時代重新受到肯定,。故此,連其支持者后來也樂于承認,,“哈耶克的最終勝利是由文化和政治變革而非理論論證的說服力所推動的”(17頁),。這造就了哈耶克的預言者身份,并將他框定在了二十世紀理論與現(xiàn)實纏繞的圖景中:他所觀照和提出的問題與這一世紀前半葉政治與社會體系的運行相關,,而對問題性質的哈耶克式認識則要延宕到戰(zhàn)后,、在一系列政經實踐失敗后才成為歐美世界的共識。
然而,,倘就其主張與現(xiàn)實的交錯而將哈耶克完全歸于二十世紀,,則不僅對他所倚賴的智識和趣味傳統(tǒng)熟視無睹,而且必定要對其后期作品向大的思想傳統(tǒng)回歸的嘗試加以忽略,。個人經歷的影響,,使哈耶克的研習傾向以及研究視野,理所當然地站在二十世紀專業(yè)化傾向的對立面上,。他的維也納歲月中,,那種“不必局限在自己學科之內”(72頁)的修習方式,“伴之以超乎尋常的智識刺激”(74頁),,讀之恰如閱讀馬克斯·韋伯近半個世紀前經歷的海德堡歲月,。這是十九世紀洪堡的柏林大學模式在二十世紀的余暉,背后是作為知識聚集地,、其蓬勃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一路持續(xù)至二十世紀的維也納,。另一方面,維也納時光中對他有重要影響的老師們,,身上多帶著十九世紀的知識風格和品味,。以哈耶克的經濟學啟蒙老師卡爾·門格爾為例,他對競爭性市場中價格作為主觀評價過程的無意識結果的闡釋,,完全是在同十九世紀德國歷史學派的觀念對立下做出的,。林林總總的經歷決定性地造就了哈耶克對前一世紀的偏愛,他欽慕阿克頓勛爵,,諷刺凱恩斯對十九世紀經濟史的漠視和無知,,并曾自詡在心理學理論上,他“是一個來自十九世紀的幽靈”(21頁),。這樣的哈耶克不可避免地帶著十九世紀的觀念遺存來審視二十世紀,。
5月10日,,聯(lián)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票通過了一項支持巴勒斯坦的決議,,這一舉動隨即遭遇了以色列的強烈不滿。以色列外長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表達抗議,,認為該決議實質上是對哈馬斯的褒獎
2024-05-11 14:28:00學者談以色列為何不承認巴勒斯坦國中國駐巴西大使祝青橋在5月16日的巴西著名財經雜志《審視》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目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論站得住腳嗎,?》
2024-05-19 11:03:35駐巴西大使談所謂“產能過剩論”數學高手姜萍的故事近期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她與中專背景形成的鮮明對比,讓人們在贊嘆其成就的同時,,也引發(fā)了關于如何培養(yǎng)和支持類似“偏才”與“怪才”的深入討論,。
2024-06-18 14:51:30清華學者閻琨談偏才怪才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