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Counterpoint
從表面上看,印度相當有投資吸引力: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消費市場,,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擁有人數龐大的廉價勞動力,;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英語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位畢業(yè)生群體,,撫養(yǎng)比(即年輕人與老年人的比例)較低,為31.2%,,因此提供了穩(wěn)定而大量的勞動力供應,。
但對中國車企來說,,商品出口歸商品出口,建廠這個事……還是有待商榷的,。
彭博社有消息稱,,中國商務部7月份與十多家汽車制造商舉行了一次會議,并告知這些制造商不得在印度進行任何與汽車相關的投資,。還有消息說,,8家車企停止在印度建廠計劃。
消息的真假未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車企要是去印度建廠,大概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印度,外企的“墳場”,?
要是論最不愿意去印度建廠的車企,,小米肯定在候選之列,因為它一直深受其害,。
十幾年前,,中國手機廠商瞄準潛力巨大的印度市場,在當地建工廠,、鋪開產業(yè)鏈,。回望過去,,小米在印度建立了七家工廠,,為印度創(chuàng)造了超過2萬個就業(yè)崗位,并推動了當地整個互聯網產業(yè)的發(fā)展,,一路做到了印度手機銷量榜首,。
然而,在2022年初,,印度財政部稱小米逃稅,,向小米追繳人民幣5.7億元稅款;同年5月媒體報道,,印度執(zhí)法部門聲稱小米涉嫌非法向境外機構匯款,,扣押了屬于小米印度約48億元的資產,而2023年8月小米回應,,還在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這件事,;就在前幾天,有媒體報道,,印度又盯上了小米,、vivo等手機廠商,,認為它們勾結電商平臺壟斷。
小米對前兩項指控都已經予以否認,,并表示小米印度非常重視確保遵守所有印度法律,。以上事件的發(fā)生時間很微妙,2022年底中印沖突爆發(fā),,之前印度政府對中國手機廠商的刁難更像是沖突的預演,;而在最近多國跟隨美國同中國產生貿易摩擦,在印中企又不好過了,。
中國與歐盟,、美國在電動車出口問題上的摩擦出現了新的動態(tài),情況并不樂觀,。歐盟已拒絕了中國提出的價格承諾方案,,而美國則維持原決策,對中國電動車征收100%關稅,,電池則征收25%關稅
2024-09-17 09:21:54歐盟的拒絕隨著美國大選日益臨近,,總統(tǒng)候選人特朗普和哈里斯的相關周邊商品銷售火爆
2024-08-16 14:16:20拒絕中國造的特朗普粉絲收到中國造娃娃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2024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中國車企相較于歐美競爭對手,享有30%-50%的成本優(yōu)勢,,這讓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中占據了顯著的競爭地位
2024-06-28 09:50:58姚洋談歐盟加征關稅:中國車企成本優(yōu)勢明顯無奈的合資上汽最近挨了不少罵,因為它和印度最大的鋼鐵生產商(JSW)成立了合資公司,,在印度生產,、銷售MG名爵的車。于是很多人就說了,,上汽這是要作死啊,,小米和比亞迪的教訓還不夠嗎?還敢去印度,?
2024-04-24 13:49:41已是全球第3大市場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