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消費的主體是中低收入群體,而中低收入群體要占人口比重的60%。金融資產的主要持有人是占總人口比重40%的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群體,。高資產、高學歷家庭參與風險金融市場的意愿更強,,反之亦然。因此,風險類金融資產(如股票)的主要持有人與消費主體不屬于同一類人。股市好轉對全國總消費的拉動也就無從談起,。
A股對收入再分配的效應或更不利于促消費
根據(jù)證監(jiān)會1月12日新聞發(fā)布會上的數(shù)據(jù),2023年滬深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息率達3.04%,,與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相比處于中上游水平,;其中243家公司實施中期分紅,同比增長54.78%,。
從2023年股息率的國際比較看,恒生指數(shù)為4.0%,,滬深300為3.0%,,標普500為1.2%,納斯達克指數(shù)為0.7%,。在低通脹背景下,,A股股息率確實有吸引力。但為何大部分個人投資者都抱怨在股市里虧錢呢,?
我們對2023年A股個人投資者交易費用作了估算:假設個人投資者的交易占全市場60%~70%(監(jiān)管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2022年前三個季度A股個人投資者交易占比創(chuàng)新低,為61.35%),,那么,,估計2023年個人投資者的傭金及印花稅總支出為536億元~1000億元。按發(fā)放日期計,,2023年全年上市公司現(xiàn)金分紅總額為2.13萬億元,,假設全市場個人投資者分紅占比與上交所一致,可計算個人投資者獲得2620億~3277億元稅后分紅凈收益(根據(jù)持股期限所適用的個人所得稅為0~20%,,持股一年以上可以免征個人所得稅),。
由此可見,從分紅派息的角度看,,A股投資者還是可以獲得正收益,。但為何虧錢的總比賺錢的多呢?關鍵還是在A股估值水平不斷下移和個人投資者頻繁交易上,。股市收入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分紅收入,,這些年這部分收入明顯提高;另一方面是價差收入,,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為負,。
2024年11月30日,,關于股市上漲能否促進消費的話題引發(fā)熱議,。劉紀鵬等專家認為股市上漲能帶動消費增長,而李迅雷等則持反對意見,,認為股市上漲難以促進消費
2024-12-03 09:29:39股市上漲能不能促消費